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种植油莎豆 沙漠变绿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谷满满 记者 李道忠  浏览次数:32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四团:

种植油莎豆 沙漠变绿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四团位于喀什绿洲和叶尔羌河绿洲之间的布古里沙漠深处。2016年以前,当地风沙肆虐,干旱缺水,资源禀赋差。五十四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在茫茫沙海中开垦良田,种植的油莎豆亩产不断提高,面积越来越大,还实现了本地加工。油莎豆种植不仅保护了当地生态,还增加了职工收入。
 
  艰苦创业:沙漠中育出万亩绿茵
 
  走进五十四团的大条田,一行行十几厘米高的油莎豆苗向远处延伸,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2016年1月,五十四团开荒之初,头天挖出来的排碱渠,风一刮就被沙子填平了,路也被沙子掩埋了。遇到这种情况,干部职工只能先栽防风林。有防风林保护的土地,若不赶紧种植作物,就会再次变回沙包。五十四团尝试了玉米棉花等作物,但是风沙一来,绿色的茎叶就会被刮烂,连根茎都会被风翻出来吹飞。新垦的土地能种什么,这曾是困扰当地的大难题。
 
  2017年5月,五十四团开始尝试种植油莎豆。出苗后的油莎草很快覆满地表,七八月份时,油莎草就有七八十厘米高。其他被开垦出来的地在几场风沙后都被吹成土包,唯独那几块种了油莎豆的地仍然绿茵一片。从那一年开始,油莎豆这种在沙土地上依旧可以顽强生长的作物,为五十四团的发展找到了方向。
 
  油莎豆原产非洲,又名铁荸荠、油莎草、地下核桃,它含有大量的油脂、淀粉和糖分,是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新型作物,集油、粮、牧、饲用途于一体,有着“沙漠作物之王”的美誉。油莎豆2021年12月被《“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纳入特色油料作物发展的重点品种,2023年9月被国家卫健委列入新食品原料目录。因为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强,所以抗旱耐涝,耐瘠薄也耐盐碱,还易种易管,病虫害少,很适合五十四团的沙土地种植。
 
  试种成功后,油莎豆种植在五十四团迅速铺开。到2019年,全团的油莎豆已达2万余亩,成为国内油莎豆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2021年,五十四团因油莎豆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目前,五十四团油莎豆种植已实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包括油莎豆播种机、油莎豆收获机等。到今年,五十四团油莎豆已累计推广种植近12万亩。
 
  生态改善:大风天气减少了1/3
 
  曾经的五十四团垦区是一片黄沙,在遭遇沙尘天气时,大风将沙尘扬起,能形成一面上百米高的沙墙,万里无云的天空瞬间被黄沙掩盖。
 
  与裸沙地相比,种植油莎豆的地块有效抵御了风沙的侵蚀,对地表的风沙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油莎豆又可与周边防护林达成共生效果,有利于防护林苗木的生长,防风固沙效果明显。
 
  “2017年刚来的时候,经常还在地里干着活儿,天就突然黑了。”二连职工索法增回忆之前的风沙天气时说。五十四团在2017年种植油莎豆前,每年6级以上的大风可达53天,现如今大风天气较以前减少了1/3。
 
  油莎豆生命力强,一挨地一滴水就能扎根,同时分蘖多,在田间呈株丛生长,一般每个分蘖有须根50到70条,植株高20到100厘米,可覆盖遮阴,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虽然生育期大都处于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是油莎豆本身的植物学特性决定了植株蒸腾量较低,且相较于其他作物而言,种植密度高,土壤覆盖度高,可以极大地降低土壤蒸发量。为了进一步降低用水量,五十四团在种植油莎豆时,全部采用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生育期亩用水仅需300~400立方米。
 
  近年来,五十四团区域生态气候已发生明显改变,年降雨量从不足50毫米增至120毫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每年11月初,上万只灰鹤迁徙到五十四团越冬。收获后田地里残留的油莎豆成为它们的口粮,它们在田间悠哉觅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收获后的油莎豆还会有大量根茎留在土壤中,也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到目前,五十四团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从过去的0增加到现在的0.4%。
 
  除了油莎豆本身的植物特性外,五十四团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油莎豆时坚持不用地膜,使用生物农药,施肥时主要使用农家肥,起到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
 
  效益提升:亩均产量达到430公斤
 
  该团二连职工索法增两次被团里评为“油莎豆高产栽培示范户”,还以亩产760公斤的佳绩拿下了五十四团2023年油莎豆亩产最高纪录。按每公斤5.5元的保守价计算,平均亩产值达到4180元。
 
  油莎豆亩产从最开始不到200公斤到现在的760公斤,是种植方法不断改进的结果。索法增介绍,他的整个种植过程都是按照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制定的《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的。在播种前,他都会在家里进行发芽试验,今年的试验出苗率有80%。而且,他对肥料的使用非常讲究,出苗期、分蘖期和结豆期,分别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在进行高效水肥一体化滴灌时,湿润锋即将相接了,再加水溶肥。”索法增说。
 
  2023年,五十四团油莎豆种植面积1.61万亩,亩均产量由2019年的不到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30公斤。
 
  根据油莎豆生长周期,五十四团还探索了“冬小麦+油莎豆”两年三熟种植模式,减少土地闲置期,提高农业产出率。该团二连职工周云忠的420亩地今年全部轮作了冬小麦,预计平均亩产400至500公斤。
 
  油莎豆浑身是宝,地面上的鲜草可作为优质饲料,果实可以榨油、酿酒和做休闲食品。
 
  油莎豆每亩地全年可收优质牧草400公斤。2023年,全团职工共卖给有关公司2897吨草,实现本地销售。除了售卖外,也有职工探索了种养结合的经营方式。“我家现在养了400多只羊,103亩油莎豆收获的草全部用作喂羊的饲料,羊粪就施到自己的地里,饲料钱和肥料钱都省了。”二连职工周治国向记者介绍。
 
  目前,油莎豆在五十四团已实现了本地加工。2023年投产的一家粮油公司从职工手中收购油莎豆,生产脱皮豆、食用油等产品。榨油后的豆粕由一连的啤酒公司酿成油莎豆啤酒。五十四团正加快建设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已落地7个项目,涉及榨油、制粉、酿酒、化妆品等产品。较为完备的油莎豆产业链,环环相扣,又为当地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为了油莎豆产业的长足发展,五十四团组织筹建了油莎豆产业联合研究院,产学研开始融合发展。
 
  五十四团党委书记、政委陈军介绍,油莎豆在保护生态,促进职工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五十四团的主导产业。未来,立足五十四团,油莎豆产业将辐射三师、南疆各师市及周边地区,增面积、增产量,建成油莎豆绿色优质高效油饲产业集群,总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