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黄淮华北出现棉铃虫迁飞高峰 警惕二代幼虫集中危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1  来源:病虫害测报处  浏览次数:385
 

      据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监测,6月以来一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盛发期,黄淮、华北和东北蛾峰偏早、诱蛾量偏高,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象条件对北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上偏重发生,在棉田偏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一、一代蛾峰早、蛾量高

      江淮和黄淮南部等一代虫源区蛾峰日集中在6月上旬末,迁出区大部蛾量低于2023年同期。截至6月9日,河南安阳、淮阳、长葛、民权等地智能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477头、1248头、251头、234头,比去年同期减少70%以上。截至6月16日,安徽阜南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6231头,比去年同期减少56.3%;萧县、阜南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663头、157头,与去年同期持平。截至6月17日,江苏徐州丰县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882头,比去年同期减少65.9%。

      黄淮北部和华北大部迁入区蛾峰日集中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中期,多个监测点蛾量接近或超过2023年同期。截至6月17日,河北吴桥、栾城、正定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6861头、7236头、4085头,其中吴桥、正定均是去年同期的2.9倍,栾城接近去年同期;大名、巨鹿、宁晋、临西、正定、深泽、高邑、故城、饶阳、枣强、阜城、沧县、大成、文安、鹿泉、安次等16个监测点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均超过1000头,累计诱蛾量超千头的监测点数量是去年的3倍,蛾峰日多在6月9—13日,比去年早5天左右,峰日蛾量多为几百头。截至6月16日,山东烟台龙口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为2254头,是去年同期的2.1倍;全省9个监测点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在100—1000头,此外,商河、郓城、鄄城分别为5765头、1320头、1276头,与去年同期持平,蛾峰日集中在6月9—15日,峰日蛾量多在几十至200头,商河6月9日最高2795头。

      东北地区陆续见蛾,蛾量接近或略低于2023年同期。截至6月16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212头,比全年同期高12.8%;乌拉特前旗、磴口、临河区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34—88头,低于去年同期。截至6月17日,辽宁建平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28头,略低于去年同期;喀左6月18日出现蛾峰,比去年早10天,峰日单个诱蛾器平均诱蛾量79头。

      另据全国昆虫雷达联网系统(http://ippiot.com/radar)监测,6月4—13日,黄淮、华北、东北的5部昆虫雷达持续监测到棉铃虫跨区迁飞高密度种群。其中,6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为集中迁飞高峰,当晚河南七里营、济阳,山东北隍岛,辽宁东港,吉林公主岭昆虫雷达实测棉铃虫高空种群生物量0.5万—2.3万头(注:5 部雷达均为垂测工作模式,波束宽度为 1.5°±0.2°,探测高度为 100—2000 米)。

      二、寄主作物布局有利于棉铃虫发生为害

      当前,黄淮、华北、东北等地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棉铃虫喜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且间作、套作等复合种植模式多,且夏玉米、大豆等多处于苗期,为二代棉铃虫繁殖为害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需警惕棉铃虫集中迁入后造成危害。

      三、天气条件对迁入区幼虫发生为害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20天,黄淮南部、江淮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0—120毫米、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西北地区南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5—40毫米,东北部分地区有50—6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对棉铃虫迁入种群产卵孵化和幼虫发生为害有利。

      近年来我国黄淮华北、东北南部和西北部分地区棉铃虫种群明显上升,二代至四代在棉田外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其他作物田为害呈加重趋势。各地应注意加强各作物田的调查,及时指导开展卵期和低龄幼虫期科学防治,降低危害损失水平。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