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蔬菜细菌性病害高发第一要务先排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325
 

  近期,外界温度一路高升,按说蔬菜细菌性病害不会发生。但据一些菜农反映,不论是番茄还是黄瓜,细菌性病害呈高发态势,这是怎么回事?

  细菌性病害发生的两大条件,一是伤口,二是湿度。当前季节高温强光,棚室通风力度大,排湿速度应该较快,但事实证明,棚室内诸多因素影响排湿速度,造成了细菌性病害仍呈高发势态。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阻碍了棚室的快速排湿呢?同时,日常注意哪些操作会降低棚内湿度呢?

  做好通风工作 勿让遮阳设施挡路

  合理通风是排湿的最有效办法,而棚室通风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湿度散失的快慢。通常情况下,棚室在提高通风量时,都会采取拉大放风口的措施。但有些时候即使风口拉到最大,通风效果也不一定良好。这是因为影响棚室通风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

  棚室间距影响通风效果。无论是塑料大棚还是拱棚,棚室之间的距离对通风好坏影响很大。例如在一排南北向塑料大棚中,最前端大棚的通风效果是最好的。而如棚室密集的拱棚区域,每个棚室之间的距离仅为80-100厘米,且棚面多较宽较平,棚室内的高温气体排出后又会进入其它棚室,导致通风降温效果大大降低。

  遮阳设施影响通风效果。空气在棚室内形成对流,热空气从顶部放风口排出才能带动冷凉空气从前脸进入(拱棚为两侧),而有的菜农在棚面覆盖遮阳网的时候,顺便达到防虫效果,往往会进行全棚覆盖,影响到了空气的流通。从而使棚室的通风效果降低。因此要注意在覆盖遮阳网时,不可将放风口遮住,以免棚内的热气排不出去,影响降温、排湿效果。

  防虫网也会影响通风效果。根据防虫要求,不同规格的防虫网,会因气流速度下降,对通风降温效果造成影响。另外,存储于放风口顶部的覆盖物也会影响到棚室的通风。

  由此可见,若棚室存在上述情况,会影响棚室通风排湿效果,因此,菜农应加强改进,减少影响因素,加速棚内湿度的散失。

  水分蒸发量大 小水勤浇好处多

  高温强光环境下,水分蒸发量大,但浇水也要注意时间间隔和水量大小,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0%-75%范围即可。应小水勤浇,既能有效降低土壤、棚室温度,又能补充土壤水分不足。另外,浇水时,要注重根系和土壤的养护工作,冲施含有甲壳素、氨基酸等水溶肥。

  棚室位置不同,蔬菜所处的环境有差别,浇水量大小也应有区别。风口下蔬菜,水分蒸发快,浇水时应适当加大水量。采用滴灌的,菜农可以增加风口下蔬菜所用的滴灌带出水孔数量,起到加大水量的作用。同时,大棚南北跨度大的,在整平地面时,保持南高北低,高度差约在5厘米。这是因为一般棚室风口在北侧顶部,与其对应的北侧地面水分蒸发量大,越往南侧蒸发量逐渐减小,若南北地面平整,统一浇水后,北侧水分蒸发快,植株所需的水肥量减少,所以较整体而言,棚室北侧的植株长势弱。相反,若南北有一个适当的高度差后,浇水后,水分会在北侧有一定的积存,恰好能弥补过多蒸发掉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小水勤浇,是在保证植株肥水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肥随水走,植株吸收养分也需要水分参与,所以要想棚室整个植株长势均衡,就应保证不同区域的蔬菜区别管理,也能很好地照顾到棚室顶部风口下部的植株,确保其所需水肥相对充足。

  多措并举减少蒸发

  高温季节的棚室蔬菜定植时,不建议菜农铺设地膜。棚室温度高不利于蔬菜生长,而覆盖地膜又提高了土壤温度,也不利于根系生长,同样对蔬菜生长不利。土壤不覆盖地膜,裸露出来,可以增加其透气性。对于新定植到开花结果前的蔬菜来说,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有限,菜农完全可以在浇水后,通过多次划锄的方式,起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降低湿度的效果。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根系在土壤中范围越来越大,应轻划锄以免造成伤根。划锄时,可以将土壤毛细管切断,减少水分蒸发,蓄水保湿,既保持了地面疏松干燥,又可保持地下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同时,划锄还可以打破地表板结层,从而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

  作物秸秆有良好的吸湿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土壤蒸发量,使土壤的保水时间延长。建议菜农可将操作行中覆盖在秸秆上的地膜去掉,然后提高秸秆的使用量。如原先每行使用一袋秸秆,可增加到3-4袋。厚实的秸秆不仅能够有效吸热、降湿,同时能够降低操作行中水分的蒸发,起到与地膜一样的效果。秸秆铺设得越厚,对预防操作行被踩踏压实的效果就越好。伴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秸秆会被分解,起到补充养分,改良土壤的作用。

  发病部位不同防治用药不一样

  叶片发病。当叶片发病或者果实初发病,可通过药剂喷施的方式来用药。治疗可选用噻菌铜、噻霉酮混配中生菌素;预防可喷洒中生菌素或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这种用药方式也适用于全棚预防用药。

  茎秆发病。当茎秆发病,特别是茎秆腐烂型的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药剂喷施很难达到理想的药效。建议采用药剂涂抹的方式用药,先找到病变部位,用小刀刮去病部的腐烂部分,让病变部位全部裸露,然后用抗生素、铜制剂或其它治疗细菌的药剂调成糊状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提高用药效果。

  对于茎秆内部的病害,如细菌性髓部坏死,可采用药剂注射的办法,据发病程度,可适当纵剖部分茎秆,注意不要把茎秆弄断,让病变部位全部裸露后,用可杀得叁仟、喹啉铜等铜制剂配合中生菌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注射,因受髓腔影响,药剂注射茎秆时比较费时费工。

  根部发病。发病部位在根部,如青枯病,受用药限制,可采用药剂灌根的方式用药。如春雷·王铜或硫酸铜·钙+叶枯唑或乙蒜素+噻霉酮灌根,每棵植株灌半斤左右。灌根后浇水时,每亩随水冲施微生物菌剂补菌。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中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