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聚焦
搭平台、促合作 共绘种业振兴新图景
——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侧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2024年11月12日
展会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向参会者介绍优质品种。 资料图
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智慧育种平台、制种基地全程追溯数字化驾驶舱……展厅内种业领域新品种、新装备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近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福建福州举办。
大会以“稳粮保供强根基 聚力振兴谱新篇”为主题,组织1场开幕式、1场信息发布会、2场田间种植展示、6场主题交流活动,创新设立全国种业发展成就展,优异种质资源田间地展、水稻单产提升技术集成模式地展、种子法宣贯等活动。此届大会有哪些新亮点?记者到会上寻找答案。
300余家企业参展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齐亮相
作为全国种业行业的一次盛会,本届大会特别设置全国种业发展成就、阵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特色种业展、制种基地、装备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种业企业、种业机械企业、种衣剂企业及制种基地、科研教学单位、金融保险机构等单位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隆平高科、农发种业、荃银高科等300余家参展单位悉数亮相。
在隆平高科展台,工作人员正通过数字化大屏向观众展示着数字化驾驶舱的核心功能和运行模式。“驾驶舱既可以实现对重点实验室、加工厂实时监测,也可以对制种基地的地块级实行全程追溯。”该公司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公司还展示了以商业化育种体系、DT+BT智慧育种平台等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以“质量零缺陷、服务零遗憾”为目标,贯穿“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双全双零”质量管理模式。
除了一系列先进的育种工具和设备,隆平高科还携抗病高产广适型“臻两优8612”、高产优质型“飓两优8612”、超高产抗倒型“玮两优8612”等杂交水稻品种,高产抗病广适型“裕丰303”“中科玉505”等玉米品种,早熟高产、优质强筋订单型“中麦578”等小麦品种,以及各类专精特新主推品种亮相展台。
各家门前龙门阵,你家唱罢我登场。展区内,各类农作物、蔬菜瓜果映入眼帘,参展企业争相展示着自己的“当家品种”。
“‘新麦5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团队继‘新麦26’后,又一自主选育的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作为优质超强筋品种,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尤其在面筋强度和延展性方面表现卓越,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一等品质,主要品质指标超过了进口优质小麦。”农发种业展台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农发种业集团正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建立“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化生产推广模式,加速优质强筋新品种推广应用,优化优质强筋小麦供给结构,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权威信息最新发布 助力行业把握发展形势需求
信息发布会是大会的重点和亮点内容。聚焦种业振兴“五年见成效”工作目标,大会重点发布了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典型开发案例、全国农作物种业企业构成、2023年度主要农作物推广面积前十品种名单、2023年度中国种业头部企业名单、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和供需分析报告等权威信息,全方位服务行业管理、品种创新、技术升级和企业发展,助力行业深度把握行业发展形势需求。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国家农作物新品种核心展示品种评价结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曾波介绍,“今年,我们制定综合评判标准,将生育期、株型、整齐度、结实性、抗病性等多项指标纳入评价范围,重点评价品种的缺陷和风险性指标,采取田间现场鉴评与多点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综合专家现场评价意见和试验点上报的产量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从116个参展品种中评选出了57个优秀品种,包含水稻20个、小麦7个、玉米30个。”
曾波表示,通过在各核心展示点的示范种植和区域联合展示宣传,以第三方视角评价、宣传、推介各级各试验渠道涌现的苗头新品种,将加大潜力苗头品种展示评价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主要粮食产区品种更新换代,着力为农民科学选种提供权威参考,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种子质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全国农技中心种子检验处处长金石桥表示,2023年全国监督抽查种子样品8.18万个,质量合格率达到98.4%。“近年,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力度、种业监管执法活动持续加强。随着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的启动实施,京农科检测认证、长沙华智认证2家机构取得认证资质,首批160名认证检查员取得资格,种子认证制度实施主体准备就绪。”
金石桥表示,2024年共有11种作物、139个品种申请认证,繁制种面积约22万亩,种子认证工作扎实推进,种子认证制度顺利开局,首批带有“中国种子认证”标志的认证种子即将陆续进入市场。
畅谈行业前沿热点 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除了品种展区备受关注,在同期举办的主题论坛上,现场座无虚席,多场交流活动和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40年前,划时代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育成,迄今为止累计推广应用10多亿亩,增产粮食700多亿公斤,并推广到全球13个国家,是中国至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品种选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四性”综合育种,培养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及适应性广的高水平水稻新品种,发掘优异基因,创制优异种质,培育超级水稻新品种,对于心中理想的恢复系,要重点突出强恢复力、抗稻瘟病、优质、大粒型等目标性状。
在“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上,来自国家主管部门、农业科研机构,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及育成“汕优63”所在地的三明市、沙县区、三明农科院代表就“汕优63”作出的卓越贡献及育种经验开展深入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万建民、戴景瑞、陈温福,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谢华安、韩斌、钱前、何祖华等共同发起《中国水稻育种创新福州倡议》,号召全国水稻种业科技界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继续发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种业科学家精神,集众智、汇众力,继续保持我国水稻科研育种国际领先地位,为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出应有贡献。
在生物育种产业化交流活动上,来自企业、科研单位代表针对热点话题和产业发展趋势交流进展成效、研讨举措路径。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刘石认为,通过促进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改变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生物技术将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例如,抗虫基因可避免或减少虫害带来的损失,在普通年景可挽回产量损失8%~12%,虫害大暴发年景可挽回更多损失。此外,耐草技术极大促进免耕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
国投种业副总经理、丰乐种业董事长冯越表示,育种本质是基于种质资源、关键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品种持续高效迭代。国投种业正致力打造种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将为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贡献力量。
在同期举办的新生代种业企业家交流活动上,来自国内12家种子企业的种业青年企业家围绕“企业治理之道、产品创新之道、市场开拓之道”研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共话种业振兴企业时代新使命;种业投资说明会上,权威宣介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同业交流和经验借鉴,促进金融机构与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对接合作,加大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