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玉门市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5-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48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市场运行,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玉门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强化为农服务,维护农民利益的调研,总结了一些有益的做法,深入分析了当前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种子市场监管的对策措施。现编入种业信息,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

    一、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种子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为重点,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能,强化种子市场监管,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需要,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1、广泛深入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去冬今春以来,我市共出动宣传人员123人次,宣传车辆8台(次),印发《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玉门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种子法律法规汇编》等宣传资料31800份,开展电视讲座2期,听众达5万多人次,组织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2场次,培训种子生产经营人员67人,利用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向全市干部群众发送手机短信30000条。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种子方面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了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广大农户的自我保护能力。

    2、开展专项整治,净化种子市场。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实际,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为核心,以打假扶优和种子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为手段,以提高种子质量为重点,以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种子市场秩序为目标,组织专门力量,采取普遍检查和重点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开展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做到重点作物重点查、重点市场反复查,扎实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以小麦玉米棉花、孜然、洋葱、瓜菜种子为重点,先后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4次,检查面达100%,共抽检种子样品147份,代表种子数量40万公斤,种子样品合格率达91.2%,对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经营、未审先推、作虚假广告标签、生产经营档案不健全、记载不规范、加工包装、标签标识不符合《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的行为加大了整治力度。2008年下半年以来,查出无证经营种子的门点1个,无委托书销售种子门点3个,“三无”流动商贩2个,没收种子82.6公斤,查处不合格种子3000公斤,封存假劣种子10公斤,在种子市场检查中下发《种子市场检查告知书》488份,分别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治措施和进行了严历查处。通过专项整治,有效地防止了假劣种子流入市场,优化了种子市场秩序,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3、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种子质量。一是建立和健全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门点的种子质量检验监督送检制度,杜绝和防止了瞒报、虚报、不送检和未有质量检验报告单的现象发生,在种子质量监管上严把“三关”,即:定期开展田间检验,从源头上严把种子生产关;定期开展入库种子检查,严把种子入库关;定期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检验,严把种子流通关。二是实行种子质量跟踪检查,对各企业和门点经营的所有农作物种子,全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抽样检查,凡质量不达标的种子,责令企业和门点限期召回后转商处理,止目前,共召回种子3000公斤。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强化种子经营者的质量意识,严把种子市场准入关,凡需调运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企业和门点,必须要先申报后调运,倡导种子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承诺制度和生产经营档案制度,严格要求种子经营企业和门点销售种子时,必须向购种者出具我站统一印制的《种子质量监督凭证》,并做好经营档案记载工作,使销售的种子有据可查,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四是落实信息披露制度。通过我站编发的“种业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农作物种子需求和优良新品种信息,通报诚信守法、经营质量高的种子企业和门点名单,引导农户科学地选购良种。五是建立种子质量投诉举报制度。通过电视和宣传资料向全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维护种子市场的合力。

    4、实行目标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为了把种子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到每个种子生产经营者的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依法生产、合法经营。我市对全市67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门点实行了目标管理,逐个签定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采取定性和定量考核的办法,广泛开展诚信企业和门点评选活动,并将结果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有力地提高了广大种子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头执法,监管职能缺位。种子管理涉及到其他有关执法部门,各执法部门应严格依法行使各自职责,互相支持,通力配合,但在现实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各执法部门在执法中各自为政,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多头管理,交叉执法造成管理中发生各种矛盾和漏洞,影响了市场执法和监督管理的整体效应。

    2、生产经营档案不规范。目前,有个别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忽视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建立,在种子生产经营中,有的档案不如实填写、记录不全,如种子的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等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没有详细载明,在出现问题时找不到根源,查不到依据,处理时追源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3、进货渠道不够规范。一些种子经营户到没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经销商或没有资质的种子批发商处进货,给假劣种子提供了销售渠道。

    4、执法部门执法难度较大。一是种子执法部门由于无必备的种子质量检测设备,不能全面鉴别种子是否真假及质量优劣;二是出现问题种子时,部分农户不能提供完整有效的销售票据;三是个别农户不愿意举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指证。

    5、农户自我保护意识差。部分农户受眼前利益和所谓的“订单农业”的影响,随意从无证商贩手中购买种子,而且形式隐蔽、暗箱操作、手段多样,给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一是继续开展各种形式、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当前贯彻实施种子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和各种有效方式,进一步做好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种子法的重要性,认真学好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让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及时监督检举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加大对种子经销人员的培训力度。对种子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经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坚持做好售后跟踪服务工作,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全面落实种子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种子从业人员个人信息档案。

    2、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对玉米、小麦、棉花、洋葱等主要农作物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种子调入关,坚决杜绝私自乱引乱调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把种子生产监管关。对种子生产单位的隔离条件,苗期、花期、去杂、收购、加工、包装、检验、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检查,确保种子质量。三是严把种子标签规范关。标签应严格按照《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标注。加强标签真实性的监管,对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伪造或涂改标签的,严格按照《种子法》规定严肃查处。四是严把种子质量抽检关。采取定期、不定期对经营者经营的种子依法实施监督抽验,严防假劣种子流入市场。严格实行种子质量抽检制度,使抽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同时将检验结果及时通报。五是健全规范种子经营档案,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种子经营企业和门点要建立“两帐、两票、一签”,即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种子标签。

    3、加强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种子的案件。要继续组织协调农业、公安、工商等部门齐抓共管,经常性地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各农业执法机构要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强化对种子市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4、加大对种子监管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种子检测设备购置资金和市场监管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