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93
 

    花生叶斑病发生后,受害花生光合作用降低,叶片较早脱落,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达40%以上。
    一、发病症状:花生叶斑病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发病部位主要在叶部,严重时茎杆、叶柄和托叶都有发生。1、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先形成黄褐色或铁锈红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为1?10毫米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淡褐色或暗褐色;边缘有较明显的黄色晕圈;严重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干枯脱落。在潮湿条件下,老病斑上(叶正面)产生灰色霉状物,排列不规则,颈部,叶柄和托叶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中间梢凹陷。2、花生黑斑病与褐斑病可同时混合发生,黑斑病发生初期,叶片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后期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一般为1~5毫米,呈黑褐色或黑色,病斑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在老病斑叶片背面,生有许多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上长一层灰褐色的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每片叶上可产生许多病斑,并相互连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叶片大量脱落,仅留顶部新生的几片叶子。在叶柄和茎秆上也能产生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时茎秆变黑枯死。
    花生发生叶斑病的主要原因,与轮作周期短、高温高湿的环境、品种抗病性弱,沙质土地力差,施肥不足等有密切的关系。
    二、发病条件:花生叶斑病的发病条件首先和温湿度有关,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为25~30℃,病害流行要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因此,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干旱少雨病害轻;其次和生育期有关,通常生长前期发病轻,后期发病重,幼嫩叶片发病轻,老叶发病重,一般花生在收获前1个月,即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发病最重;再次和品种有关,国内花生品种目前还没有高抗或免疫类型,但花生不同品种的感病程序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直立型品种比蔓生型、半蔓生型品种抗病,叶形小而深绿的品种较叶形大而浅绿的品种抗病;最后和栽培管理有关,病害发生与花生连作和花生长势明显有关,连作地菌源量大病害重,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通常土质好、肥力高、长势强的地块病害轻,而坡地,沙性强、肥力低、长势弱的地块病害重。
    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花生收获后,要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进行耕翻,将病残体翻入土中,加速腐烂,减少菌源;重病地块应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提高抗病力。立蔓品种较蔓生型与半蔓生型品种抗病,可固地制宜地采用。
    (2)化学防治始花期进行田间五点取样,调查病叶率,当田间病叶率10~15%时开始施药:每隔半月施药一次,连续防治三次,增产效果最好。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溶液,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任选一种,每亩喷药液75~100公斤,施药间隔以15天为宜,如天气干早,间隔期可适当延长。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