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蚕豆锈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16
 

    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茎。初期仅在叶两面生淡黄色小斑点,直径约1mm,后颜色逐渐加深,呈黄褐色或锈褐色,斑点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飞散出黄褐色的夏孢子,后产生新的夏孢子堆及夏孢子扩大蔓延,发病严重的整个叶片或茎都被夏孢子堆布满,到后期叶和茎上的夏孢子堆逐渐形成深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冬孢子堆,其表皮破裂后向左右两面卷曲,散发出黑色的粉末即冬孢子。

    病原 Uromyces fabae (Pers.) de Bary称蚕豆单胞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单主寄生。夏孢子堆生于叶两面或叶柄和茎上,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呈褐红色,大小0.2?1.0mm。夏孢子淡褐色,有刺,球形至椭圆形,大小22~33×16~27(f4m),壁厚1.5?2.5um,具3?5个芽孔。冬孢子堆生于叶两面或叶柄及茎上,长1一5mm,黑褐色或黑色。冬孢子椭圆形,顶部圆或平,下部略窄,大小22?42×15?39(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以冬孢子附着在蚕豆病残

株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到寄主叶面,萌发时产出芽管,直接侵入蚕豆,后在病部产生性子器及性孢子和锈子腔及锈孢子,然后形成夏孢子堆产出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季形成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南方以夏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并完成侵染循环。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品种及播种期等有密切关系。锈菌喜温暖潮湿,气温14?24℃,适于孢子发芽和侵染,夏孢子迅速增多,气温20一25℃易流行,所以多数蚕豆产区都在3?4月气温回升后发病,尤其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云南省冬春气温高,早播蚕豆年前即开始发病,形成发病中心,翌年2?3月后,雨日多,易大发生。从土质和地势看,低洼积水、土质粘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可避病。

    防治方法 要采用综合防治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适时播种,防止冬前发病,减少病原基数,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2)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或接近成熟时收获。(3)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4)不种夏播蚕豆或早蚕豆,减少冬春菌源;冬播时清水洗种也可减轻发病。(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15%三陛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唆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川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