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甘薯黑痣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88
 

    症状 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 Monilochaetes infuscans Ell.et Halst.ex Harter称薯毛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早期产生的菌丝无色,后变成黑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长为40?175um,分生孢子梗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或稍着色,圆形至长圆形,大小12?20×4?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

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秧苗。(2)实行轮作。(3)必要时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