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向日葵白粉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43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植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病原 我国北方主要是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 称苍耳单丝壳,国外普遍发生的是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称菊科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 闭囊壳生在叶柄、茎、花萼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μm,具3-7根附属丝,附属丝着生在闭囊壳下面,长为闭囊壳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个,壳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95×50-70(μm),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5-6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生产上遇有16-24℃,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大面积轮作。收获后注意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2)特别严重地区可考虑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