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向日葵黄萎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00
 

    症状 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后转褐;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横剖病茎维管束褐变。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叶呈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近年东北的辽宁、吉林、西北的内蒙古、甘肃都有发生。

    病原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old. 称黄萎轮枝菌或黑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不产生微菌核而形成黑菌丝,菌丝分隔、膨大,胞壁增厚形成厚垣孢子状至念珠状黑菌丝。在病部老熟分生孢子梗基部变暗色是其独有特征。分生孢子长卵形,大小3-7×1.5-3(μm),有时具1隔膜。生长适温20-22.5℃,高于30℃不能生长。此外有报道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称大丽菌轮枝孢,也是该病病原。病菌休眠体为微菌核,是由菌丝分隔、膨大、芽殖形成形状各异的紧密的组织体,大小35-215×21-69(μm)。孢子梗常由2-4层轮枝和一个顶枝组成。

每轮有小枝3-4根,每小枝顶生一至数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单胞,大小2.3-9.1×1.5-3.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潜育期一般为7天。病菌生长温度10-33℃,以23℃最适。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低洼地、种植密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如长岭大棵、Sunbred277等。(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3)病残株应清除出田间烧毁。(4)药剂拌种 用50%多菌灵或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也可用80%抗菌剂402乳油10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晾干后播种。还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于播种前处理土壤,每667m2用对好的药液300L。(5)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0ml。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