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豆类油葫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45
 

    学名 Teleogryllus mitratus (Burmeisteir)直翅目,蟋蟀科。别名黑蟋蟀、褐蛾蟀。异名Gryllus testaceus Walker。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台湾。

    寄主 豆类、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等多种蔬菜。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食叶、幼瓜及嫩荚。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mm,背面黑褐色、有油光,腹面色较淡;头与前胸等宽,两复眼之间有黄带相连;前胸背板中央纵沟两侧各有一个拟月。牙纹,此处光滑无毛;前翅约与腹部等长,后翅发达,尖端向后方突出如尾;后足胫节有刺6对;尾毛特长,几乎与腿节等长。卵长筒形,乳白色,微黄,表面光滑。若虫形似成虫,无翅或仅有翅芽。

    生活习性 我国东部发生居多。一年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春5月孵化为若虫,共6龄。7?8月成虫盛发。9月下

旬至10月上旬雌虫营土穴产卵,多产于河边、沟旁、田埂、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向阳地段,深约2?4cm。每雌产卵34一114粒。成虫寿命200余天,但产卵后1?8天即死。雄虫善鸣以诱雌虫交尾,并善斗和互相残杀,常筑穴与雌虫同居。若虫、成虫平时好居暗处,但夜间也扑向灯光。杂食性,但尤喜带油质和香味的作物,如大豆、芝麻。

     防治方法 (1)毒饵诱杀 先用60一70℃热水将90%敌百虫晶体溶成30倍液(50g药对1.5L热水),每L溶好的药液中拌入30一50kg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棉籽饼,拌时要充分加水(为饵料重量的l一1.5倍),以手一攥稍出水即可,然后撒施于田间。(2)灯光诱杀成虫。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