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豆类双斑萤叶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50
 

 

    学名 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 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双斑长跗萤叶甲。广布东北、华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

     寄主 豆类、马铃薯、苜蓿、玉米、茼蒿、胡萝卜、十字花科蔬菜、向日葵、杏树、苹果等。

     为害特点 成虫食叶片和花穗成缺刻或孔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8mm,宽2?2.52nm,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2/3;复眼大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l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面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有些个体黑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端部具1长刺;腹管外露。卵椭圆形,长0.6mm,初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幼虫体长5?62mm,白色至黄白色,

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蛹长2.8?3.5mm,宽2mm,白色,表面具刚毛。(图左)

     生活习性 河北、山西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共3龄,幼虫期30天左右,在3?8cm土中活动或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期3个多月,初羽化的成虫喜在地边、沟旁、路边的苍耳、刺菜、红蓼上活动,约经15天转移到豆类、玉米、高粱、谷子、杏树、苹果树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大田收获后,转移到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成虫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成虫飞翔力弱,一般只能飞2?5m,早晚气温低于8℃或风雨天喜躲藏在植物根部或枯叶下,气温高于15℃成虫活跃,成虫羽化后经20天开始交尾,把卵产在田间或菜园附近草丛中的表土下或杏、苹果等叶片上。卵散产或数粒粘在一起,卵耐干旱,幼虫生活在杂草丛下表土中,老熟幼虫在土中筑土室化蛹,蛹期7一10天。干旱年份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均可减轻受害。(2)发生严重的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667m2 喷对好的药液50L。大豆对辛硫磷敏感,不宜加大药量。(3)干旱地区可选用2%巴丹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2.5%辛硫磷粉剂, 每667m2 用药2kg。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