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烟草白粉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92
 

    症状 俗称“上灰”、“下霜”、“上硝”。该病多为害成熟老叶,由下向上发展。叶片发病,初为近圆形的黄褐色小斑,后斑上现白色粉状小点,使病斑呈毯状,斑块扩大,白粉布满整个叶片,病叶先褪绿变褐,后枯死。严重时为害嫩茎,病茎上也布满白粉。病叶烘烤后薄如纸,色暗锈褐色,丧失经济价值。

    病原 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称菊科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球形,直径为85-144μm,附属丝呈菌丝状。子囊6-21个,卵形或椭圆形,基部具短柄,子囊大小44-107×23-59(μm),内含子囊孢子2个。子囊孢子无色,椭圆形,大小19-38×11-22(μm)。无性态为Oidium ambrosiae Thum称豚草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叶片及茎上白粉为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菌丝无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大小80-120×12-14(μm),不分枝,较短,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状、单

胞、无色,大小30-32.2×13.2-15(μm)。该菌除为害烟草外,还为害芝麻、瓜类、马铃薯、向日葵、枸杞、车前草等15种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温带地区也可在茄科等寄主上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等传播到烟叶上进行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偏施氮肥,田间管理差,日照少,发病重。密度大田间郁蔽,土壤粘重的下湿地,中温中湿的小气候利于发病。白粉菌生长适温16-23.6℃,适宜相对湿度60%-72%。湿度过高、有液态生长适温16-23.6℃,适宜相对湿度60%-72%。湿度过高、有液态水存在时可使分生孢子缺氧致死。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 烤烟有广黄10号、广黄46号、广黄55号、G28、K326、DC202、F223等;晒烟有广红12号、广红13号、F110、F221、廉江、唐蓬、金荚烟等;白肋烟有白肋21、白肋52等;香料烟有伯壳44、沙姆逊等。(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早栽,适当稀植,及时采收,及时摘除底脚老叶。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低洼地不宜种植烟草,种植时要起垄,并注意排湿。不施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霜灵?硫磺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多抗霉素15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灭病威乳剂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