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水稻死苗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44
 

    息县的吕先生近日致电本报,称他种的五六亩旱稻但田间出现了大量死稻,问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案。随后本报委托笔者给予解答。
    笔者对吕先生进行了电话回访,他描述的田间发病症状大致如下:开始时,稻穗下面的几片叶子(叶鞘)开始有褐色小点,接着慢慢地整个穗颈部变褐,并且产生灰色霉层,最后使得稻穗枯掉 (枯白穗),但是整个下部叶子生长很茂盛。问及水稻品种、施肥情况及发生严重程度时,他说因为种的是旱稻,只知道选的是粳稻品种,记不起来具体是什么品种了;施肥中,前期施了大量的尿素(氮肥),没有施磷钾肥。目前,整块地发病比较严重,大概1/3的地块都发病了。
    吕先生描述的田间症状,符合典型的稻瘟病中的穗茎瘟症状,因此笔者分析推测为稻瘟病中的穗茎瘟。稻瘟病中的穗颈瘟发病时的典型症状: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茎部变褐,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稻瘟病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尤其是穗茎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我省稻瘟病的局部大爆发情况并不少见。
    为什么吕先生的稻田会大面积发病呢?笔者分析认为原因如下:一是种植的品种估计属于感病品种。尤其是他的稻田正处于始穗期,这个时期正是最易感病的阶段,故使得整个稻田处于感病状态。二是偏施氮肥降低了水稻的抵抗力。吕先生在后期施了大量的氮肥,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给病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氮源;同时氮肥过多,稻株徒长,枝繁叶茂,组织柔软,植株通风透光性差,田间湿度高,为病菌侵入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对病菌的抵抗力降低,助长了病害的发生蔓延。三是温湿度起了很大的诱导作用。稻瘟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孢子形成量在28℃时最大。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6~10小时的情况下,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如果旬平均温度为24℃~28℃,且有1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稻瘟病就容易流行。前段时间信阳地区气温在22℃~30℃,且时常降雨,温湿度条件非常有利于稻瘟病发病。
    目前,吕先生的稻田发病比较严重,发生面积已经在30%左右了。说实话,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更多的是惋惜和同情,因为对这种严重发病的地块,确实找不到很有效的防治方法。期望以下两个因素能对控制该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不至于绝收。一是温湿度: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降低,湿度下降,降低病原的扩散和传播速度。二是作物生长周期:对稻瘟病中的穗茎瘟,稻株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1周后,抗病性逐渐增强。
    借鉴以上典型的稻瘟病案例,笔者给农民朋友来年的种植提供以下防治建议。农业防治:一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是较大的,矮秆阔叶型品种比高秆窄叶型品种感病,粳稻比籼稻感病,糯稻抗病性是最差的;生长期较短、熟期较早的品种比生长期长、熟期较晚的品种发病要重些。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熟期,尽量选择抗病或耐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苗数,插足基本苗,匀株密植;科学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增加茎秆内纤维素,从而使组织结构坚硬,提高了稻株的抗病性。特别是后期施用磷、钾肥,能使稻株青秆黄熟,病轻增产。只有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使用时期得当,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可使用25%施保克3000~5000倍液浸种,浸种后要充分洗净,再催芽。在移栽时,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稻瘟酞可湿性粉剂、40%稻瘟净乳油等药剂对水浸秧,可有效抑制大田叶瘟的发生。大田期应在苗瘟、叶瘟发病初期用药,及时扑灭发病中心。当植株倒三叶发病率达0.2%,或倒二叶发病率达0.1%时用药效果最佳。防治穗茎瘟应在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对生长嫩绿、多肥贪青的田块,在灌浆时再用药1次。
(河南科技报 李 坤)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