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耐高温、耐旱新概念超级稻有望3年内实现产业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4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44
 

    给超级杂交稻增产提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帮忙。9月2日在长沙启动的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以耶鲁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邓兴旺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将展开3年攻关,研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有利基因、超级稻转基因等新种质和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为抢占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的制高点提供技术保证。

    副省长韩永文和项目总顾问袁隆平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等出席启动式,为研究人员鼓劲。

    与高投入、低产出、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和运气的传统育种相比,作物分子设计是近几年在国际上提出和开展的一项研究,是以控制所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变化为目标的育种概念,由此可以尽快获得由最有利的基因组合形成的优异品种,是进行作物新品种培育与创新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此次启动的该重大专项分为四个课题,将定位和克隆耐高温和耐旱等超级杂交稻重要有利基因,创制超级杂交稻转基因新种质,开展超级杂交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行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的研究并创制智能不育系。

    邓兴旺教授表示,育种中兼具稳定性和方便性的智能不育系已在望城县雷锋镇的农田里成功进行了小面积实验,力争3年内实现产业化。(湖南日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