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个旧试种新水稻 亩产量全国第一
916.44公斤,全国杂交稻亩产第一。近日,“杂交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他的团队,在个旧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若普及了超级杂交稻,以后‘锡都’要变‘稻都’了”
8月24日,年近八旬的袁隆平从湖南长沙赶来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参加4块超级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示范基地的现场验收。
经过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7名水稻权威专家进行抽样和实打实收测定,Y两优1号超级新品种亩产达到916.44公斤。这一最新成绩,同时超越了袁隆平团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种植的同一品种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纪录。而Y302新品种抽样和实打实收测定,亩产达到864公斤,也进入全国前列的水平。
大屯镇新瓦房村农民娄光福清楚地记得,当天,他正在田里割水稻,袁隆平来到田间,仔细询问了水稻的长势。“他一直面带微笑,拉着我的手说,用心地种,会丰收的。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他,我当时很激动,话也说不出,只是一直紧紧抓着他的手不放。”
“听说村民种了超级杂交稻,每亩要比往年增产很多。袁老高兴地说,个旧今年水稻大丰收,若普及了超级杂交稻以后,‘锡都’要变‘稻都’了。”
陪同了袁隆平一整天的个旧市大屯镇农科站张站长回忆说:“袁老看起来很瘦,就像一个老农民。非常和蔼,对每个人都是报以微笑。有许多人都想与他合影留念,袁老都一一满足,从不拒绝。”
据张站长介绍,袁隆平的穿着十分简朴---浅色的衬衫,深色的西裤。用袁隆平自己的话说,他穿的一身衣服价格不会超过200元。
了解袁隆平的人都知道,他原本是一个农校老师,在遭遇1960年的天灾后辞去工作,专心研究杂交水稻。他用辛勤与汗水,用自己的才智,让农田增产,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吃饭难题,被誉为“杂交稻之父”。
而面对自己过去的成就,袁隆平这样总结了一个人要成功的必要条件: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谁说种粮食不赚钱,这个品种比种什么都强”
娄光福最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是和袁隆平见面外,还有科学种田。
年初,娄光福还盘算着今年要种什么品种的水稻,村干部就来了通知,今年政府与袁隆平院士达成协议,要在新瓦房村建设高产示范基地。这个消息让娄光福感到非常兴奋,他第一个举手报名。
今年2月,个旧市农业局、植保站和大屯镇农科站召集200多户农民组织了培训,从育苗、插秧、施肥到打农药,专家都进行了讲解。4月15日,新瓦房村热闹非凡,个旧市农业局组织的9个拖拉机耕作队来到现场,并要求村民对田地进行平整。
娄光福说他长了见识,他看着技术人员拿着水平仪进行测量,平整后的田地高低差不能超过1厘米。栽秧更是有讲究:行距7寸、株距4寸,秧苗入田不能超过3厘米。“同时,施肥也很严格,每亩施尿素7-10公斤、复合肥20公斤、钾肥15公斤,而且连田里的水深都有严格规定。”
为了种好自己1.9亩的试验田,娄光福几乎每天都要去田里查看水稻的长势。130个日日夜夜后,地里的水稻终于熟了,结果就是惊喜迎面而来---每亩产量竟然达到916.44公斤,而之前的最高每亩产量也只有600公斤。
“谁说种粮食不赚钱,这个品种比种什么都强。今年1.9亩的试验田,按单价2.1元/公斤算,我可以获利3600元。”
据专家介绍,这两个杂交稻新产品都是优质高产米,具有商品外观好、颗粒长、口感好、市场价值高、抗病性强、早熟等优势。
“袁老的杂交水稻推广,将会给个旧人民带来福音”
个旧市党政领导班子也热情地接待了袁隆平。
在座谈会上,当谈到为何要选择个旧为超级杂交稻种植示范点时,袁隆平笑着说,个旧非常有名,小时候就听说它是有名的“锡都”。他1986年来过,感觉非常好:气候条件独特,年日照时间在2300个小时左右,昼夜温差大,适合杂交水稻的生长;大屯镇土地肥沃,并且连片,适合水稻种植,也不会有沿海地区种植容易受到台风影响的问题;另外,政府对种杂交水稻推广的积极性很高。“超级杂交稻虽然是第一次在个旧试种,但效果很好:水稻稻株高、穗比较大,并且穗数多,结果率达到97%。这次试种取得的成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说明该品种适宜在滇南海拔1500米以下的广大地区种植。”
个旧市委书记赵刚说,个旧超级杂交稻实验种植取得的成绩,与袁老领衔的团队是分不开的。“个旧市已经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城市’,依靠高科技发展农业是今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袁老的杂交水稻推广,将会给个旧人民带来福音。”
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全力推进下,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水稻研究工程中心已经与我省有关部门、红河州全力合作,将在滇南地区选择5个点,以个旧市为中心加快建立中国杂交稻面向东盟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基地。
个旧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个旧以后将首推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万亩连片种植。(都市时报 王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