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袁隆平:“农民富了,国家粮食安全了,我就知足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2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41
 

    来源:人民网新农村频道  作者:徐岩

    袁隆平院士回答记者提问,纵论国家粮食安全 (人民网记者 徐岩摄影)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和“他”有很大的区别,“我”只有一个,而“他”却有千千万万。这是一句很朴素而又很深刻的科学箴言。尽快攻克杂交稻这一世界难题,不仅要需要“我”的力量,更要想到“他”的力量。这种博大胸怀,使得他意识到大联合的无穷力量。他说:“要把‘野败’转育成不育系,还要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必须发动更多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展协作攻关。”野败制种成功后,他无偿地分赠给全国的协作单位,大大加速了全国杂交稻的研制进程。

    原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是当年参与协作人之一,听说报道袁隆平,不顾年老体衰从福州赶过来,他对记者说,袁老师的“野败”令全国同行一下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全国大协作很快红火起来,袁老师这种崇高无私的境界今天看来愈加珍贵。

    1971年,来自全国几十个科研单位近百名科研人员,使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个组合的回交转育。1973年,在突破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广大科技人员广泛选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袁隆平、张先程等率先在东南亚品种中找到了一批优势强、花药发达、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这时的杂交稻研究走出了徘徊低谷的困境,别开生面,群星璀璨。科技攻关人员以袁隆平为核心,形成“群星拱月”的局面。

    1973年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短短3年时间,中国的袁隆平及其同行们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嘲笑“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器”的那帮人不吭声了。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湖南推广,随即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当年推广杂交稻208万亩,增产幅度全部在20%以上,平均亩产从300公斤一下子提高到500公斤。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已经累计推广杂交水稻60亿亩,增产稻谷约6000亿公斤,取得划时代意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功后的袁隆平没有躺在眼前的喜悦里,而是不断在否定自己中来修正前进的轨迹。他感到“三系法”虽然大幅度地增产,但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后劲不足、种子生产环节多等问题,他决心开展新的攻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构想:超越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过度到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最后实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这条新的技术路线又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人们惊叹他的科学眼力。一般人,看一年两年就不错了,而袁隆平,却看到10年、20年后甚至更远的事情。

    1987年,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研究超级杂交稻。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即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向结合,并运用高技术优化杂交稻的米质,据了解,目前超级杂交稻部分已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大部分已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的标准。

    1998年,这一项目受到国务院总理朱?基的高度重视,获总理基金1000万元资助。同时,也列入国家“863”计划。经过5年的攻关,终于在2000年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共有数十个百亩片和数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2004年,达到800公斤,提前一年实现二期目标。

    袁隆平算了一笔账:“中国的粮食安全线是4.7亿吨,全国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每年推广种超级稻1亿亩,每亩就算增产150公斤的话,一年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呐。这相当中国一个中等省的全年的粮食产量,可以供养4000万人口哩!到2010年实现超级杂交稻的第三期的目标,大面积示范亩产达到900公斤,实现超级杂交稻的大面积应用,进而实现‘种三产四’,即种三亩田产生四亩的粮食,计划在5年内,节省土地2000万亩,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他也为世界算了一笔账:“从1979年中国的杂交稻种子在美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直到今天,中国的杂交稻已在世界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说,如果国外的推广面积达到1500万公顷,以每公顷增产2吨稻米计算,就能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

    谈及超级稻第四期时,袁隆平表示目标是亩产1000公斤。“水稻亩产的最高极限是1500公斤左右,潜力非常强大。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到2010年将超级稻推广到1亿亩”。

    他的话没有志得意满的浮华,也没有不切实际的誓言,只有天人合一、人类与粮食的一种新型和谐关系。在本质上,这种关系是一种生死攸关的深沉哲学。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