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重庆Q优12号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亩产突破1200公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3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94
 

  2009年8月10日和10月24日,由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组织市内外专家分别对重庆市开县竹溪镇130亩Q优12号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实收,中稻平均亩产760.36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77.9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1238.26公斤,突破1.2吨大关。其中开县竹溪镇竹溪村百亩核心示范区的农户韦先恩,种植Q优12号0.7亩,中稻实收平均亩产786.69公斤,再生稻504.7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合计亩产达到1291.19公斤。这是同一地点2002年再生稻单产创造世界同纬度地区单产纪录的基础上,今年又实现了两季创纪录。

  同时,10月17日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重庆市开县南门镇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实收,中稻平均亩产710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305.3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达1015公斤,突破“吨粮”大关。该产量创重庆市千亩平均产量新纪录。

  据农情预计,重庆全市再生稻平均亩产有收面积可达124万亩,再生稻蓄留成功率达到78%,比去年增加7个百分点。预计总产14.38万吨,比去年增加20%以上。

  今年中稻再生稻是在受到前期低温寡照和中后期“两迁”害虫大爆发等灾害影响,通过全市各级党政干群和技术干部努力开展高产创建取得的。主要作法: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均高度重视再生稻生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分工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严格奖惩。同时,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多渠道增加超级稻再生稻生产和高产创建扶持。如开县投入100万对再生稻生产进行补贴,江津投入85万元对示范区再生稻促芽肥进行补贴,铜梁县投入500万元用于再生稻生产。

  2、创新推广机制

  一是将超级稻项目、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与2009年再生稻生产相结合。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项目实施区县再生稻生产。今年我市第一次将再生季产量纳入高产创建考核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江津、永川、铜梁、开县、大足等重点区县的再生稻生产。二是通过建立市-区县-乡镇工作联系机制,加强技术帮扶,促进了科技进村入户。三是通过在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区建立技术推广协会,培育农机和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建立“专家+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培训模式,培育执业农耕师,降低生产成本,推进规模经营。四是探索创新水稻生产技术服务手段,推广物化技术,实现技术推广傻瓜化,确保技术、物资两到位。

  3、专家定点对接指导,确保技术到位

  技术指导上推行市专家定点对接,实行“1+1”管理模式,培育核心示范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保证政策技术全面到位。区县首席专家负责示范片具体指导,帮扶水稻种植大户,区县技术人员采取定基地、定目标、定责任、定任务和挂牌服务,乡级技术人员实行农户一对一的联系和指导服务。

  4、打通瓶颈,推行专业化服务

  在发挥现有的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同时,部分区县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一是着眼耕作瓶颈,江津等地在万亩高产示范区域内率先建立了由“种粮大户+农业科技人员+机械能手”三位一体的农业“耕种服务队”,不但解决了缺劳户粗放耕种,无劳户土地撂荒等问题,还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这种服务模式的首创,在全市得到推广。二是着眼组织化瓶颈,永川等地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户”的生产模式,做到了规范生产,统一加工,品牌营销,有效降低各类投入品价格和保障稻谷产品的质量。三是着眼病虫害防治瓶颈,开县等地组建了“植保专业服务队”,确保在今年“两迁”害虫大爆发情况下的水稻生产安全。四是着眼稻谷晾晒瓶颈,开县等地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整合大户生产补贴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支持大户购买粮食烘干设备,不但解决了水稻种植大户晾晒难、卖粮难卖好价钱更难的问题,而且还对周边种粮农户开展有偿“烘干”服务,解决了水稻“收天”不好的最关键制约瓶颈,受到种粮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重庆农业信息网)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