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特别是促进水稻增产增收、致富广大农民,始终是辽宁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盘锦市作为国家北方优质水稻产区之一,有史以来一直是单季稻种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在总经理卢丙政的带领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痴心研究北方双季稻种子的培育,大胆尝试北方双季稻的种植,目前取得了可喜成果,已经创造北方水稻种植史上的奇迹。同时,他们在城市人才、资本、科技如何与农村土地,构造新的组织形式,实现公司与农民共同富裕等方面,也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办于1989年的盘锦宗政农业科技研发公司,总经理卢丙政率领6名生物学科技术人员,为培育北方双季稻新品种,宵衣旰食、惨淡经营、兴衰起伏、矢志不渝,先后对水稻的再种植方法、耐旱性与耐冷性、氮肥定量运筹、三熟法等技术进行研究,成功地攻克了北方早稻育种、北方双季栽培等技术难关。2005年,517系双季稻7个品种培育和试种的成功,开创了北方水稻双季种植的新纪元。
双季水稻历来是南方水稻生产的专利,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品种以籼米为主,口感相对北方粳米较差且产量低,市场价格不高,多作为国家储备粮。而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发公司培育的517系双季稻品种,成功地攻克了南方早稻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低的难关,并填补北方种植双季稻生产的空白。双季稻由于成熟期相对较短,成熟期分为102天、104天、108天3个品种。每年10月上、中旬也可收割,且新米可提前2个月上市,经济效益好。在双馥隆双季稻的生产基地上,施用有机肥,杀虫用杀虫灯,不打任何农药,稻田内统一散养河蟹泥鳅等生态种植方式,使土壤有机质,保证大米的天然品质。双季稻保持盘锦大米的原有优良米质,营养和口感均优于南方双季稻,生产标准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为国家农业部检测的优质一级米。并且双季稻在保证高米质的前提下,实现了产量的提升。
2009年在盘锦市陈家乡后腰村建立了218亩的双季稻成产基地。第一季于8月上旬收割,随割随插,第二季于10月中旬开始收割。采访时,记者们赶上最后一批稻米的收割,在双馥隆双季稻的生产基地里大家都为北方双季稻的丰收感到高兴。双馥隆大米在盘锦独家采用传统大米磨制方法,整个过程能保证大米的自然品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米的营养不丢失,呈献给人们一个真正绿色,原生态的有机大米品质。
今年,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在盘山县陈家乡后腰村,经过与村委会和农民经行协商,以每亩年租金600元,国家粮食直接补贴120元返给农民的条件,有偿承租农民土地218亩三年,建立北方双季稻生产基地。同时承诺,根据生产的需要,转包土地的农民按1000元/月的工资标准可以到公司打工,稻草无偿返还给农民解决烧柴。这一做法,得到了村委会和转租农民的拥护,也使公司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新格局。一条条新修公路,一排排新盖的房子,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富了的农民脸上的笑容。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减少农民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这一高价承租农民土地并可以就地在公司打工,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举措,使许多困难都变难为易,获得了农民与公司的双赢的机遇。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的发展反哺农村,给村容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仅靠国家的政策支持还不够,还需要实实在在的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盘锦双馥隆农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实践很好的证明了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是对科学发展观深入的成功学习实践。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树立了先进的典型! 《城市建设》本刊记者 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