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北京生命科学论坛第四次会议---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主办,孟山都公司协办。来自北京地区各相关研究单位的两百多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包括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应用和转基因农作物安全管理两个议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黄大?研究员和郭三堆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于发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研究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刘培磊以及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王学勤处长、中科院生物局段子渊处长等多位专家和领导就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成果、国际上转基因技术研究前沿、转基因农作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研究进展以及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孟山都中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John Mclean在此次研讨会上介绍了生物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同时还介绍了孟山都公司的生物技术和全球研发情况及刚刚成立的研究中心的概况。
黄大?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转基因技术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其发展势头强劲,不可逆转。国务院批准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已进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成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这表明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使我国农业从高投入和粗放耕作向高技术和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的战略选择。转基因作物在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后,第三代新型转基因作物“呼之欲出”。
郭三堆研究员和朱祯研究员分别就转基因抗虫棉和抗虫水稻的研究成果做了报告。国产抗虫棉从最初的单价抗虫棉到今天的三系杂交抗虫棉,发展历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却在中美抗虫棉发展的持续较量中书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国产抗虫棉的育成和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截至2008年,全国累计推广国产抗虫棉3.1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棉农增收250多亿元,减少农药用量数万吨。抗虫水稻的研发技术和研究成果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像抗虫棉一样造福人类。
彭于发研究员、黄季?研究员以及刘培磊分别就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研究、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经济影响和生物安全管理做了报告。报告中指出: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在国际争论的环境中迅猛发展,成为近代历史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007年全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143亿公顷,增长了67倍,种植的国家达23个,还有29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作为食品或饲料进口,种植的农户首次超过5000万,90%的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农民。中国是全球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主要国家之一。据估计,1996年~2006年期间,中国已经从种植转基因棉花中获益58亿美元,其中仅2006年的收益估计就达8.17亿美元。目前国内对转基因农作物技术的研究正蓬勃开展,同时也在不断规范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管理。转基因作物从研制到大面积推广应用20年来,并未发生一例环境和食品安全性事故。为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科学、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经政府批准进口或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及其产品都通过了严格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报告者围绕中心议题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全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我国应抓住历史机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