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于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磷的使用有显著优势,其商业化试点已悄然获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研究人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今日在“转基因进入寻常百姓家”主题教育活动现场告诉网易财经,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试点已经获批,将用于饲料生产,但距离实现产业化至少还有三至四年时间。
降低饲料成本2/3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就是将植酸酶基因转入玉米,获得能够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的转基因玉米,其特点是可降低饲料成本2/3,大大减少磷的使用,减少动物粪便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等人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林敏介绍,磷是动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元素,玉米、大豆等含有丰富的磷,其中50-80%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许多单胃动物如猪、鸡、鸭等,由于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无法利用这些植酸磷,只能在其饲料中添加矿物磷,这些没有利用的植酸磷则会随动物粪便排出,造成环境污染,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因之一。“植酸酶则可将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既可以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又能消除环境负面影响。”
“我国磷资源本来就比较缺乏,养殖业的发展则加剧了这种资源的缺乏,国家只能靠进口来满足饲料业对磷的需求。目前转植酸酶玉米的研制已经非常成熟,商业化试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非常显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黄大?说。
产业化还要三至四年
尽管商业化试点已经获批,但林敏坦言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试点获批之后,接下来就是品种报批,这个过程就需要两年时间,然后才能谈市场推广的事情。”
由于此次商业化试点的转基因玉米是用于生产饲料的,未来获得批准的品种还需要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的认可。“无论研究成果的优点多显著,企业主体接受不接受都很难说,即使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产业化的初期还有比较艰难的路要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公司高管告诉网易财经,虽然此次获批的转基因玉米与公司的产品并不相同,但已经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其旗下产品在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后,也将有望进入中国市场。(来源: 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