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六十载创新兴农 新世纪再谱华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1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70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创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平原省农业试验场、新乡市农科所,2004年更名为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009年11月挂牌为河南省农科院新乡分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之一。

  目前,新乡市农科院占地1160亩,拥有在职职工173人,其中科技人员94人。正副研究员3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6名,下设5个行政管理处室和小麦玉米水稻、经作、蔬菜、园艺、生物技术、食用菌等12个专业研究所和1个农业科技试验站。主要承担着国家、省、市下达的农业科技重点项目课题研究任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科技问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有力的科技支撑;参与制定全市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的计划、规划。进行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实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建设和咨询。为顺应改革发展大潮,近年来新乡农科院先后成立了种业、农化、园艺等公司;主要承担着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60年来,新乡市农科院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历经风雨,艰苦创业,专心致力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科研成果推陈出新。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九五”以来,新乡市农科院领导班子大胆探索,积极调整科研方向与任务,确立了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紧围绕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要目标,相继承担了国家及省、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201项,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344项,先后选育出各类农作物品种170个,创造了多项全国、全省第一,这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创社会效益上百亿元,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专家同行的认可。引来原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原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副省长张涛、刘新民和卢良恕、李振声院士等各级领导专家前来考察指导。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百强院所等多项殊荣。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科研是立院之本,开发是强院之路”,新乡农科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与国内外知名农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调整科研方向,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气候特点,面向市场选课题,突出优势搞科研,使科研工作连创新高,取得了突出成绩。
  60年来,全院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70个,其中通过国家、省、市审定命名的有57个,获得专利3项,13个品种获品种授权保护,申请注册商标19个,获准农业部各种登记证、证书9个。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还创造了四项全国第一,在新品种选育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这些骄人的业绩吧:---育成的全国第一个玉米矮源自交系矮154,成为当时骨干自交系,被10多家育种单位引用,配成杂交种20多个。

  ---育成的第一个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玉米双交种“新双1号”,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

  ---育成的在全国率先推广的玉米单交种“新单1号”,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

  ---利用杂交方法育成的谷子新品种“新农冬2”,在全国首先利用杂交方法进行谷子育种,填补了谷子杂交的空白。

  ---进入80年代,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豫棉1号”是河南省第一个省审春棉新品种,从此结束了美棉长期在河南种植的历史,累计推广面积近1亿亩,获得省、部级颁发的成果奖。

  ---育成的河南省第一个国审竖叶型玉米新品种“新黄单85-1”,促使全省玉米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荣获省政府二等奖。近十来年中又相继培育出的新单22号、23号、26号、28号、29号等玉米品种已形成了稀密植搭配、高产、优质配套的品种群,在中原地区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育成的新稻68-11在沿黄稻区种植20年不衰,为创造原阳第一大米品牌提供了前提条件。全省第一个国审粳稻新品种“豫粳6号”的育成,种植面积占沿黄稻区种植面积的80%,实现沿黄水稻生产的第二次飞跃。

  ---育成的蔬菜新品种中有全省第一个早熟大白菜“豫白菜5号”,第一个适宜早春保护地栽培的甜椒“豫椒3号”等;新乡小包23大白菜主导北方冬贮菜区十多年至今面积不减。

  ---小麦新品种“新麦9号”的育成,将小麦育种再次推向新台阶。特别是2000年以来,培育出的国审小麦品种新麦13、18、208、19、20号等系列品种,形成了早中晚熟搭配,中强筋配套、高产优质结合的新麦系列品种群;在国家、省品种中间试验中表现优异,被选定为国家区试参照品种和粮种补贴品种,特别是“新麦18号”,被农业部专家组连续多年推荐为全国优势产区优质强筋小麦主推品种。2008年,推广应用面积居全国第4名,是河南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唯一进入全国前4名的科研育种单位。

  ---新花1号花生品种和新密1号西瓜、新科棉1号、2号棉花等品种的选育成功标志着新的学科扩张取得了实施性进展,使农科院的综合科研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技推广服务“三农”

  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8年,新乡市农科院共建各类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0余个,示范面积30余万亩,组织科技下乡人数达1000人次,培训基层干部、农民10万人次,印发各种科技资料30多万份,现场发放农作物优质种子30余吨,受益农民达30余万人。

  常年建立的良种繁育基地,年可生产原种6000万公斤以上服务当地农业生产。新麦系列品种年种植面积在1000余万亩,玉米、水稻等品种年种植面积近千万亩,新麦9号、18号小麦品种,新单22、29玉米品种,新稻18水稻品种等被列入了国家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八五”以来,新乡市农科院承担各类项目153项,累计从国家和有关部门获得各类项目资金3260.9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1项,省级科研项目56项,市级科研项目56项。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位居全省地市农业科研单位前列。

  特别是2004年以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新乡市农科院依托自身科技优势,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河南省第一家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实行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进一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年转化推广种子在一亿五千万斤左右;成立的新科农化公司,先后研发出麦田和玉米田除草剂配方8个。新科园艺公司重点从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三个公司的发展,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起到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人才辈出奉献卓著

  新乡市农科院尊重员工,关心员工,营造了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不断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荣誉意识、主人意识,把员工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农科院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以人为本”是新乡市农科院坚持不变的人文理念,围绕队伍建设,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不断改善用人机制,与国内数十所知名大学保持用人合作,构建人才梯队,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形成了以才能为准,人品为上的选才标准!

  新乡市农科院在队伍建设上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导型人才及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力度,先后引进培养本科以上专家型人才40名,硕士17名,对政治合格、品德较好又具有一定领导才能的年轻人大胆选拔使用,先后有33人走到了中层领导岗位,4人被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并推荐出一批批省级首席专家、优秀专家、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等先进人物。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乡市农科院知名度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增了光添了彩。

  强基固本壮大自身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保证科研、生活正常进行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强化基础建设,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九五”以来,随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实施,相继建成了种子质量检测室、种质资源库、品质育种实验室、大型网室、日光温室、种子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还建成了高标准试验田,购置了种子加工设备,实现了灌溉管网化、耕作机械化。并建立新乡农科院门户网、内部局域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为使员工有一个舒服的工作环境,单位统一规划,先后建成了3600平方米和谐园,职工文体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同时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共建成职工住房200多套,科研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职工生活更方便,心情舒畅,陶冶情操,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入新历史时期,新乡市农科院领导班子提出:将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利用新乡市农科院挂牌为“河南省农科院新乡分院”的契机,再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目标,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强化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种粮收益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当地乃至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殷宝温)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