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我国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现向花生强国的跨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1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98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 钟欣

主持人:本网记者 钟欣

嘉宾一: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彭真怀

嘉宾二: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孟全 

   不久前,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山东莱阳市,就我国花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调研与讨论,并呼吁要对花生产业予以足够的重视,尽快给予政策扶持。那么,小小的花生为何吸引了这么多业内人士的目光?花生产业的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又面临哪些发展难题?本期对话,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孟全,共同来研讨振兴花生产业这一话题。

  主持人: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专程赴花生主产区进行实地考察,去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多方调研。你们为什么如此重点研究花生产业?

     彭真怀: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花生在我国的一个特殊优势是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鼓励种植花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贫瘠和沙化土地,提高非耕地的有效利用率。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7000万亩,列世界第2位;总产量为1500万吨,占全球40%,居世界第1位,而且是世界第一大花生出口国。从全球战略格局上判断,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省份现有14个,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竞争优势突出,产业空间广阔。

  而从1996年以来,我国食用油市场一直被跨国粮商实际操控,对外依存度长期高达60%以上,早已超出了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这个事关我国粮油风险的重大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战略决定未来,政策决定方向。可以说花生产业事关我国的粮油安全。

  孙孟全:作为油料作物,花生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产量高,出油率更是高于大豆和菜籽。究竟如何缓解国内油脂短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我认为,在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并在不与粮食争优质耕地的情况下,只能是选择在有效利用非耕地、高产值和高出油率的油料品类上突破,加快发展花生油、葵花油等油种。
  
  彭真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花生与大豆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每亩花生产量为250公斤左右,大豆在120公斤上下;花生含油率为50%左右,大豆在20%上下。花生的亩产和含油率都在大豆的两倍以上。也就是说,生产同样数量的食用油,种大豆需要4亩地,而种花生仅要1亩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花生耐瘠薄、抗干旱,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考虑,种植花生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主持人:你们都强调了我国的花生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可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花生优势产业带,在很多地方,花生的地位好像只是一个次要的经济作物。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

     彭真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加工业的状况实际上直接影响着整个花生产业的提升。1992年,鲁花集团发明了5S物理压榨技术,其中的黄曲霉素去除工艺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从我国食用油市场严重短缺的大背景看,这项技术涉及国家粮油安全,有助于直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进口依赖。但令人痛惜的是,面对我国花生产业振兴的这次重大契机,17年来一直没有从国家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推广,单凭一个企业苦苦支撑,很难永续掌控这个战略制高点。我们发现,除山东以外,其他省区80%的花生都被小型榨油厂占有,严重抑制了产业优势的发挥,造成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们在花生主产区了解到,当地群众代代相传着“一亩花生四亩粮”的说法。指的是在相同生产条件下,一亩花生所获得的有效经济收入,分别是小麦的3倍、水稻的4倍和玉米的5倍。但群众特别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花生不能像小麦、水稻和玉米一样,得到种植、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个疑问所暴露出的一个尖锐问题,就是花生在价格形成上不享受最低保护价,完全由农民自己承担市场风险。由于花生收获季节相对集中,一些企业考虑到资金占用周期长、利息高等因素,在得不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就很难用自有资金进行收储。今年3月,国内花生价格跌到了每吨4000元,农民手中的花生不得不忍痛喂猪,导致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约650万亩。

  我们注意到,2008年4月,财政部在《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中,对花生仅规定了额度极低的补贴,基本上把花生排除在政府支持的品种之外。9月,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未来8年重点培育16个优势农产品品种,并在全国划定58个优势区,花生再次无缘“优势品种”之列。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用花生加工制成植物油和饼粕等副产品的企业享受该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担心税收下降不愿实施到位,在客观上抵消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花生科研投资多、见效慢,需要中央财政作出重大专项支持。然而,以追求粮食产量增加为目标的科研经费,2/3以上投向了高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品种已更新了几十次,但花生主产区农民仍在沿用20年前的老品种,品种退化严重。如果不从国家层面重点规划花生科研专项,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链遭受更严重的弱质性和风险性威胁。

  孙孟全:现在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品种改良。多年来没有人愿意从事繁育与推广花生优良品种的工作,因为繁育优良品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土地,现在我要来牵这个头。我们成立了一个种子公司,去年发展了1万亩的优良品种种植基地,最好的地块达到了亩产1100斤。作为花生产业的龙头企业,我们近年在鲁西南菏泽、豫西南周口以及湖北、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种植基地和加工厂,为花生产业发展和支持“三农”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主持人:花生比较耐瘠薄和干旱,对土壤和水份等条件要求较低,可以说我国有大量适合种植花生的区域。花生产业的发展,对很多贫困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而以国际视野来振兴花生产业,更有利于从战略上提升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那么,通过调研与讨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们对振兴我国花生产业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孙孟全:中国花生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因为我们有消费市场、有原料基地、有5S物理压榨技术。我们的花生油工艺和技术在世界领先。因此,我们鲁花希望国家能够建立花生核心产区,给予花生保护价收购,给予花生良种补贴、种植面积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由于花生用种量是每亩地40斤。而且种子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建议国家给种植花生的农民的良种补贴每亩地应不少于60元;尤其对高产、高油的油用型新品种的培育,国家应予长期政策支持和重点规划。同时,建议国家加强对花生龙头企业、民族品牌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原料收购、储存和加工,遏制外国企业对我国花生产业的渗透与垄断。

  彭真怀:我们建议对花生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包括实施花生振兴战略、建立花生种植基地、扶持花生龙头企业、鼓励花生科技创新、扩大花生出口创汇、整合花生行业资源等。

  为提高花生产业化水平和国家竞争力,我们建议把花生种植作为开发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重要措施,把花生深加工作为振兴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支柱产业给予优先扶持。可以考虑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有关涉农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花生产业振兴规划》、《花生种植布局规划》和《花生科技支撑规划》,形成系统完整、高效运转的制度保障体系。

     我们认为,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只有花生的出口量长期处在世界第一的地位。一旦从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统筹布局花生产业振兴的方向和重点目标,我国就完全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由花生大国向花生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战略的要点应当包括:一、建立高产量、高含油量和高油酸的三大品种育种计划;二、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械化生产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形成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三、制定配套的产业保护和支持政策,保证种植、储运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关联参与者都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为了表明振兴花生产业的政策导向,我们建议发出积极而明确的信号,首先把花生增补进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在长江以北省份优化种植布局,重点在新疆和沿黄河8个省份形成优势产业带。我们的具体设想是,按照品种专用化的方向,明确主栽品种,做到分品种种植、分品种收获、分品种装运和分品种储存。可以考虑在山东和辽东半岛建立出口花生产业带,在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油用花生产业带。

  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花生原料的短缺,从源头上限制了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也是食用油市场短缺日趋加剧的根本症结。为此,我们呼吁在2010年春播之前,出台扶持花生种植的政策措施,并在花生主产区探索“企业得原料、农民得实惠”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鉴于我国食用油消费量占世界16.4%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培育独立自主的民族产业,加大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企业家。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应从财税、金融和项目立项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着力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实行政策倾斜,以企业为主体,选育高产量、高含油量和高油酸的花生品种,在重点产业带集中连片种植优质新品种,加大力度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械化生产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选择一批花生生产县作为科技示范县,组织一批有动手能力的专家到示范县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我国花生有60%用于榨油,30%作为食用和种用,仅有10%对外出口,而国际市场潜力巨大。为了稳定日本、韩国、欧盟、中东和东南亚等主要贸易伙伴,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应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花生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形成从品种开发、推广种植、收购加工、出口销售到检验检疫的良性循环。

  而且,有必要成立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中国花生协会,主要职能包括:协调花生种植、加工和出口等整个产业链的全面战略规划,负责实施花生产业振兴战略;制定同业技术标准,传播同业信息,交流同业经验,规范同业行为;维护出口经营秩序,统一组织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