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一篇充满无知与偏见的报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28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982
 

作者:刘石

    我的同事刚刚转发过来的一篇“搜狐网”转发“经济参考”的报道,标题是“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农民被迫接受1克种子1克金”。题目倒是很抢眼,很符合近些年来炒作、夸张的媒体风格。但是仔细一看便可发现,这是一篇充满无知与偏见的报道。

    现将这篇报道引述如下,并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评论: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农民被迫接受1克种子1克金”

    秋收刚结束,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农民于海和就和乡亲一起,跟当地的经销商订购明年春耕种子。于海和告诉记者,这次他们要买国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种子,这不仅要提前半年预订,每袋还得交80元订金,并且必须给经销商身份证复印件。尽管如此,“先玉335”仍然供不应求,高峰时甚至有上百户农民排队购买。(评论:事实。因为这样的种子能够为农民带来增产和增收,而不是对于农民和中国农业不负责任的“忽悠”和政治口号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山东、甘肃、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在“试水”中国种子市场并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资种子开始由蔬菜、花卉向我国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调查中,业界人士普遍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从当前看,外资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种子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种业急需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评论:无知。没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中外合资企业不可能在中国取得竞争优势,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取得农民的认可;国内的种业公司学习有一个过程,暂时没有学到手不能怪罪到国外的企业头上去)。此外,外资垄断蔬菜种子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评论:偏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群众“菜篮子”里的变化,从“吃不饱”,到“吃的饱”,再到“吃的好”的变化历程到底是“苦果”还是“硕果”?)业界普遍担心,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评论:偏见。本末倒置的逻辑。如果限制外资进入,生产技术和效率不能够满足迅速增长的粮食需求提高的速度,中国有可能面临大批进口粮食的窘境,那样的话才是中国国家粮食的真正威胁。看看中国的大豆目前面临的困境:没有一家外资种子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的生产水平和效率不及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2/3;中国大豆需求的2/3需要进口。)

    国外玉米种子已在我主产区完成布局

    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锋认为,“先玉335”的热销,只是国外种子公司进军我国大田作物种业的一个缩影。由于对政策、法律和中国市场不熟悉,自2000年国外种子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外资曾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在经营蔬菜、花卉等小作物成功后,外资目前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尤其在玉米种子方面,“先玉335”2006年推广面积仅26万亩,2009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万亩,几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10%。国外品种影响大、推广速度快,现已在我国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基本完成了布局。(评论:无知。外资进入一个市场也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根据市场,竞争和政策的情况随时调整布局、战略和计划。“完成布局”的想法只会使一个企业逐渐走向衰落和失败。)

    据业内人士介绍,继“先玉335”后,先锋公司还计划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品种,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据业内人士介绍,除已进入我国种业的70多家外资企业外,孟山都、拜耳等跨国集团正加紧与国内企业商谈合作事宜。在水稻制种方面,一些国外公司在水稻主产区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意图采取迂回战术,涉足我国水稻种子市场。

    农民被迫接受“一克种子一克金”

    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西稻田村农民董汉元家的蔬菜大棚里,董汉元指着地里一陇陇的茄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前种国内品种,冬天不爱坐果,产量低,现在乡亲们都种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产量每亩地比国产品种高1000斤左右。

    优质种子给农民带来实惠本是好事,然而,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外资对我国种业的冲击也开始不断显现。在控制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外资大幅提高种子价格,甚至出现了“1克种子1克金”的天价种子,使农民饱尝国外高价种子苦果。(评论:无知。这里所谓“外资控制”是数家、数十家企业的参与,根本不能叫“控制”。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会为中国的农民和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常务副主任国家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甜椒为例,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比黄金还要贵。此外,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评论:偏见。为什么不说每亩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更高了?农民的投入产出比是更高了?)但由于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农民只能被迫接受。(评论:偏见。农民只要愿意,还可以随时种植原来的比较便宜的“农家品种”。问题是消费者是不是买帐?)

    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专家认为,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民族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使我民族企业生存艰难,一些民族企业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 (评论:耸人听闻的偏见。把种业市场竞争的问题上升到“民族”问题,“主权”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等等,是“文革”中常用的“无限上纲”手法的翻版。)

    “饥不择食”可能导致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资利用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对外资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方面的监管仍属空白。外资正抓住当前的监管“空子”,采取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参股等方式,获取我科研机构成果,加快其种业扩张步伐。(评论:偏见。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互惠互利的合作。国内的科研机构也何尝不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国外科研机构成果,加快其领域内扩张步伐”?)
 

    除了与中国企业组建生产公司外,先锋公司还与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暨国家作物分子设计中心共同组建国内第一个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据了解,未名凯拓公司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组建,在水稻功能基因、作物抗旱和抗盐能力、植物遗传转化、生物能源等研究领域拥有丰硕成果。业内人士分析,先锋公司与未名凯拓公司合作,看中的就是未名凯特雄厚的科研实力。(评论:无知。“未名凯拓”与杜邦先锋合资之前只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实际运作。现在的所有科研人员都是合资以后新招聘的,而且核心技术是由杜邦先锋公司提供。)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参与国际合作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相应的政策界限比较模糊。一些国内科研机构为了经费,在于外资合作时“饥不择食”,可能导致我国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资利用。此外,我国很多科研机构与外资签订合作协议时都有“合作双方有科研成果优先使用权”等类似条款,这项条款的实质,就是中外双方谁先使用,谁就优先拥有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拥有生产条件和丰富市场资源,因此大多能抢在国内科研机构前使用科研成果。(评论:事实。这也由于国内大多数科研机构没有商业化能力)。

    外资加速并购我“排头兵”企业

    为了迅速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外资还把目光瞄准了具有种质资源、生产设备、营销网络的优质民族种子企业,不断加大并购我国种子企业力度。(评论:无知。因为国内的政策不允许外资公司在国内独资生产和销售,所以,国外的种子企业不得不通过“合资”或者“并购”的方式来进入市场。)目前,我国一些种子产业的“排头兵”企业已纷纷被外资并购,中小民族种子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评论:无知。集约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与国外公司进入没有关系。国外公司的进入会加速这一过程而已。)

    据了解,2002年末,美国先锋公司公司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拉开了外资并购我民族种业的序幕。(评论:无知。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不是“并购”;购买现有公司部分或者全部的股份才叫“并购”)。2006年,先锋公司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具有20多年的种业经营历史,是我国大型的种子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几乎遍及中国市场,与敦煌种业合作,为先锋在中国生产杂交玉米种子打开了大门。(评论:偏见。先锋公司在世界上首先推出了杂交玉米生产技术。它具有80多年的历史,产品遍及世界各国。与先锋公司合资,为敦煌种业在中国的种业领域的发展和股市上的抢眼表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业内人士介绍,先锋公司下一步可能与辽宁东亚种业、川农高科种业合作,(评论:无知。本人尚且无此想法,作者何知?)消除其在东北、西南地区的竞争对手,(评论:无知。先锋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凭借产品,技术和服务为农民带来增产、增收,为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提高,增加粮食供应。这也是先锋公司80年来在世界各地受到农民的高度认可的关键。消灭竞争对手的做法是低俗的和异想天开的。)完成了在我国玉米种业科研、生产和市场营销布局。

    作为我国水稻种子市场排名第一的湖南隆平高科,也已进入外资的并购视野。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国利马格兰种子公司通过旗下V H K公司,与湖南隆平高科第一大股东长沙新大新集团合作,成立长沙新大新威迈农业有限公司。专家认为,利马格兰公司的真实意图就是通过新大新旗下的湖南隆平高科,涉足中国水稻种子市场。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我民族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后,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合资企业实际由外资操控。(评论:不都是事实。谁来操控当然很重要,但更关键是看操控方是否有能力使企业获得市场的竞争力?业绩的得到迅速发展?如果中外合资一定要中方操控,成立合资的意义何在?)专家表示,外资在完成并购“排头兵”企业后,我种子产业中小企业在外资挤压下面临严重生存危机,难以与外资抗衡。(评论:无知。中国种业8000家公司,仅仅玉米种子就有2000家公司,技术和管理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落后20年以上 - 个人估计。没有集约化,现代化和产业化,谁来保证中国的粮食供应?谁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谁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总评:

    1. 作者带着有事先既定的想法和有色眼镜筛选和解释事实,得出了许多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推论;

    2. 作者对于一些事实认定不清,逻辑混乱,随心所欲地臆测和联想,极大地误导了读者;

    3. 对一些市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不了解,完全用简单的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解释市场经济现象,所以常常是似是而非、风马牛不相及。

    总之,这是一篇充满无知、与偏见的报道,有害无益。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