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外资加速进入我国种业 “洋种子”在中国为何吃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02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866
 

《中国联合商报》

    外资猛于虎!这句话在中国种业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小小的一粒玉米种子,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对于该问题的答案,竟然要看这粒种子的“出身”。出身中国的,价值微乎其微;倘若种子来自遥远的美利坚,则可卖到“一粒种子一克金”的高价。“洋种子”在中国为何如此吃香?外资加速进入我国种业,将会带来哪些垄断性后果?

  双刃剑

  仅用短短数年的时间,美国的一粒玉米种子,就以自己强大的力量击败了中国众多的国产品种。不但如此,农民购买此类种子,还需提前半年订购!是何种力量让“洋种子”如此有魔力?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通过调查获悉,此“洋种子”是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花费20多年时间,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培育的。与国内同类种子不同,该产品依据田间种植密度按粒包装、单粒点播,耐旱耐盐碱,籽粒重、水分少,产量高,因此受到农民广泛欢迎。

  “如果说先锋公司的先玉335比国内玉米种子好,首先就好在比国内品种高10%的芽率上。”美国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刘石表示。刘石认为,“10%”给先玉335赢得了1900万亩的推广面积,并带来了一场耕作技术革命,颠覆了在中国延续多年的粗放式的播种方式,让众多农民从中受益。

  然而,新种子给农民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使他们不得不接受高价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种子资源,却并未给国内同行业企业带来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外资垄断中国种子市场后产生了高价格、高风险,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合作监管需提升

  对于中国农民被迫接受“一粒种子一克金”价格这一现象,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参与国际合作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相应的政策界限比较模糊。一些国内科研机构为了经费,在与外资合作时“饥不择食”,可能导致我国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资利用。此外,我国很多科研机构与外资签订合作协议时都有“合作双方有科研成果优先使用权”等类似条款,这些条款的实质,就是中外双方谁先使用,谁就优先拥有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拥有生产条件和丰富市场资源,因此大多能抢在国内科研机构前使用科研成果。

  相关人士透露,即便是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名义上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合资企业实际由外资操控。外资在完成并购国内大型企业后,我国中小企业在外资挤压下面临严重生存危机,难以与外资抗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