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种业整合在即 “杂交稻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出手玉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0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14
 

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 颢上海报道

    有着“杂交水稻龙头企业”之称的隆平高科[19.35 1.47%](000998.SZ)开始把目光瞄准另一个种业产品---玉米

    1月5日,隆平高科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公司已经与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书》,以现金3600万元认购山西屯玉的控股子公司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共计3600万元。增资完成后,隆平高科持有北京屯玉60%的出资额。

    隆平高科同时表示,其后拟通过北京屯玉与山西屯玉进行全面合作,并直接或间接成为控股股东。

    资料显示,山西屯玉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大型玉米种业公司之一,其“屯玉”品牌为中国名牌,“屯玉”商标也是种业领域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隆平高科表示,未来将全力将“屯玉”品牌建设成国内玉米种业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品牌之一。

    出手玉米种业

    “增资北京屯玉后,公司玉米种子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份额将有比较大的上升。”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剑表示,玉米将成为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种子之外新的支柱产业。

    以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一直以来的主打产品便是杂交水稻种子。根据其2009年中期报告,杂交水稻种子占隆平高科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57.64%。

    在此之前,玉米种子在隆平高科的业务领域中并不突出。在杂交水稻种子之后,为干辣椒种子,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4.22%;其后为玉米种子,占12.89%。此外,隆平高科还经营蔬菜瓜果种子等产品。

    对此,彭光剑也坦承,玉米种子此前一直“徘徊在第二集团军中”。

    为何选择玉米种业作为新的发力点呢?“这是销量决定的。”彭光剑告诉记者,玉米种子是所有种子类产品中市场销量最大的。以水稻种子而言,一年的市场容量为30亿元人民币,而玉米则是水稻的一倍,达到60亿元人民币。

    据悉,此次隆平高科选择的山西屯玉,为一家老牌的玉米种业企业,“最好的时候,玉米种子年产量达到5000万公斤,在全国是排得上号的”。

    不过,最近两年,屯玉的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目前玉米种子年产量为2500万公斤。

    彭光剑称,对于屯玉的收购已经确定了两步走的计划,目前收购北京屯玉的第一步工作已经完成,待双方对下一步达成共识之后,将实现对山西屯玉的控股。

    种业整合在即

    此次进军玉米种业,隆平高科还有更远的考虑。

    据彭光剑介绍,与水稻相比,玉米种子的市场品牌接受度还不成熟。两年前,他们曾做过一个相关的市场调查,发现玉米种子所有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均不足5%。

    事实上,就水稻种子而言,也存在同样的状况:目前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种业的市场占有率为15%-20%,然而第二位的就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然而,让巨头们振奋的一个背景是,目前国内的种子行业正在走出低谷,迎来新周期。种子行业基本上三四年一个周期。2004-2005年是行业的景气高峰期,2006年开始走下坡路,2007、2008年行业最恶劣。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称,育种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导致行业容易大起大落,前两年的行业低迷也没有大幅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但行业恶化导致植种面积大幅减少,行业的景气状况开始好转。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政策的出台,也促进了种业的复苏。最新的消息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再次锁定“三农”。这一情势下,市场对于玉米种业的龙头企业敦煌种业[19.64 2.40%](600354)、登海种业[37.52 5.25%](002041)、丰乐种业[16.18 3.39%](000713)等在今年的表现都极为看好,认为玉米种子行业存在超额收益机会。

    “整合是迟早的事情。”彭光剑表示。

    行业内的整合还来自于另一个消息。就在去年12月初,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赫然在列。业内认为,这势必将对传统作物带来巨大冲击。

    据了解,目前棉花、番茄和青椒等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替代传统作物。中国的转基因棉花生产面积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69%。

    在彭光剑看来,转基因技术是一次技术的革新,而且更能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加速行业洗牌。通常而言,国外公司此前对一个转基因品种的研发投入均在1亿美元以上,这就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

    据透露,此前隆平高科在上海成立的公司,就是为生物育种、转基因技术做准备的。而目前,国内领先的种业公司基本上都进行过转基因技术研究储备工作。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