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洛阳市农科院三十载痴心攻坚 树立旱地小麦高产标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0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98
 

  小麦育种专家、洛阳农科院院长张灿军在试验田工作。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于河南和中国是一个有着特殊记忆的年份:去年,河南小麦生产遭遇50年来罕见旱灾,但是,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小麦总产仍然达到613亿斤。这其中,小麦抗旱良种的科技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在河南1亿亩耕地中,丘陵旱地面积约占五分之二,能在严重干旱年份取得小麦丰收,不能不提起选育抗旱稳产的洛旱系列小麦的育种专家、洛阳农科院领军人物张灿军院长。该院刚传来选育的5个小麦新品种同时通过国审的重大喜讯,其中有张灿军院长主持选育的3个国审旱地品种:洛旱9号、洛旱11、洛旱13。为解密“洛阳模式”,本报“全国小麦看河南”栏目组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张灿军院长。

    10多个小麦良种:只为抗旱高产

  在详细对话张灿军院长之前,记者就知道洛阳农科院在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方法创新方面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是国家旱地小麦区试的主持单位和小麦、旱稻抗旱性鉴定的定点单位,却不知张灿军院长就是河南省旱地、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区试与生产试验主持专家及河南省重大攻关课题“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项目主持人。征得张灿军院长同意,本报首次对外公开了“洛阳模式”一些鲜为人知的科研秘密。在育种策略上,以培育水旱兼用的半冬性品种(系)为主,抗旱性、适应性与丰产性并重,满足了旱地小麦生产在不同环境下的要求。在抗旱小麦品种形态研究方面,他提出了以“株高刚性度”和“粒库弹性度”的评价指标,21世纪初育成了我国首个国审矮秆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成为多年来河南及黄淮旱地小麦区试对照品种);选育出抗旱节水的国审洛旱6号,成功解决了抗旱与高产相矛盾的问题。2008年6月,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嵩县阎庄50亩洛旱6号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亩产高达607.40公斤,创我国旱地小麦高产新纪录。张灿军院长近30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选育出10余个抗旱节水高产新品种:1980年代育出河南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抗旱小麦品种豫麦8号,后续还有豫麦38、豫麦48号、洛旱6号、洛旱7号(2009年被确定为黄淮旱肥地冬小麦区和旱地小麦区试对照品种)、洛旱8号、洛旱9号、洛旱11、洛旱13、洛麦21号、洛麦22号、洛麦23号、洛麦24号等,为我省旱地小麦良种的更新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成果和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创经济效益15亿余元。豫西地区“十年九旱”“七山二塬一分川”,自古以来“靠天吃饭”。从“靠天吃饭”到“靠‘种’丰收”的历史转变被1985年调到当时洛阳农科所的“年轻书生”张灿军实现了。

    20多项创新:树立旱地小麦标杆

  去年深受旱灾危害的广大农户都有疑问:为啥有的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却表现出抗旱抗逆性强的优势,照样丰收?这归功于为抗旱夺丰收保驾护航的洛旱系列、洛麦系列小麦品种。在张灿军的艰苦努力和带动下,该院形成了系统的“洛阳模式”,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套旱地小麦育种新方法??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解决了旱地小麦品种抗旱不高产的问题,近年被国内10余家小麦育种单位引用或借鉴。为准确快速地鉴定出小麦品种 (系)的抗旱性,张灿军在1980年代初建造了国内第一座人工活动干旱棚。他参与制定的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成为“全国旱地小麦标杆性标准”。他先后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承担国际合作及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20多项成果。张灿军在旱作农业、旱地小麦育种栽培研究及小麦、水稻抗旱性鉴定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洛阳市委宣传部推荐他入选了 “2008河南年度三农新闻人物50强”。

    30载痴心攻坚:攀登科技高峰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大发展的30年,是张灿军在洛阳山区痴心旱地育种的30年。为寻找具有抗旱基因的远源种质材料,他走遍了全国几大小麦种植区。他常年往返国内丘陵旱塬,为了引进国外小麦新种质资源,他还先后赴南斯拉夫、墨西哥等国进行实地考察,引进小麦新种质资源上千个,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中高水肥地超高产育种方面也有较快进展,曾选育出洛太911、洛麦1号等高产品种。去年,他又成功选育出超级国审洛麦21号、洛麦23号。经专家实打验收,百亩示范田洛麦21号亩产高达712.8公斤,刷新了河南百亩高产新纪录。张灿军院长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小麦冬春性鉴定研究》研究生论文填补了我国研究的一项空白,对品种审定中进行冬春性小麦鉴定和在种植时选择适宜区域品种、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经常有同行惊叹“洛阳农科院比我们省级农科院还有实力”,但面对荣誉和成绩,张灿军从不满足和懈怠。他常鼓励青年科技人员读在职研究生,为青年科技人员出国培训和参加学术会议创造条件。在院长张灿军的指导下,该院的小麦研究开发中心在高海涛主任、吴少辉副主任的带领下,发展较快,尤其在2009年取得了同年通过5个国审小麦品种的科研硕果!本报后续将以《解密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洛阳模式”系列报道之三》对该中心进行追踪报道。(来源:河南科技报 本报记者 李江武/文 通讯员 高海涛/图)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