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是,这些安全证书是在未经充分论证基础上发放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主权将受到重大冲击。这个担忧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对于新批准的转基因主粮,中国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专利。一旦商业化,根据他国的教训,很可能被索要高昂的专利费,导致我国农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这相当于为我国的粮食主权埋下了“定时炸弹”。
第二,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就能增加产量。粮食产量的构成因素很复杂,在影响农业生产的系统条件中,有气候、土壤、肥料、灌溉、种子等诸多因素,种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为的和生态的,不仅仅是种子,转基因水稻所要解决的虫害问题用常规植物保护方法也可以解决。美国是掌握转基因技术最早、最多的国家,耕地比中国多,但美国粮食总产量远低于中国。中国粮食单产也比美国高。推广转基因主粮,未必能保证中国粮食增产。
第三,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风险。关于动物及人类食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科学家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尚无定论,现在就认定没有风险,为时过早。袁隆平院士也认为,转基因抗虫大米必须经过试吃后才可放心食用。转基因不是杂交,自然界里从来不存在转基因生物,它是按照某些人的意志合成的人工生物。转移的基因是否会在自然界中扩散并繁衍复制,从而造成无法逆转的生态后果,目前看来是难以预料的。
第四,主粮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子孙后代,公众应当有充分的知情权。目前不正常的是,某些鼓吹转基因水稻的专家和部门选择性地利用各种数据向公众保证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并断言转基因的反对者对生物技术无知,对转基因产品有“恐惧症”。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围绕转基因作物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其中既包括某些跨国公司,也包括相当部分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因而,关于转基因问题,这些科学家并不能保证他们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对于这样一项涉及公众重大利益和生态风险的问题,当事者应该向公众澄清自己与该项目是否具有利益相关性。
我们恳切地请求政府部门充分尊重公众对非转基因食品的偏好,在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还没有建立充分信任,在科学共同体还没有取得高度共识之前,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
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农业政策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稍有不慎,有可能成为全球农业灾变“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扳机”,对于蕴含隐性风险的转基因品种的批准与推广必须慎之又慎,以体现对人类生态高度负责的大国责任意识。
科学探索固然重要,但国民的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更加重要。
签名人(按姓氏拼音为序):
曹南燕: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陈永金: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刘 兵: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刘华杰: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
邱仁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中心教授
邱 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讲师
田 松: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
王一方:医学人文学者,资深出版人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 燕:理学博士
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0年3月10日
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