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种站〔2010〕9号
有关市、县种子管理站:
为了加快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充分展示优质高产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成果,切实做好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2010年财政项目指南的通知》(农财发〔2009〕137号)精神,我站向农业部申报了《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和《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示范》项目。为了实施好项目,现将《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二0一0年三月十七日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展示优质高产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成果,提高优势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解决优质专用型品种少,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等问题,根据 “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财政项目指南的通知”(农财发〔2009〕137号)精神,我站向农业部申报了《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和《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示范》项目,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现制定提出2010年我省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内容
(一)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
1、优势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项目在天水市、合水县、凉州区、泾川县、渭源县和会宁县6个新品种展示点共引进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杂粮等5大类优势农作物新品种63个:其中冬小麦13个;春小麦10个;玉米16个;马铃薯11个、油菜8个、杂粮5个。
2、优势农作物新品种展示
小麦新品种展示天选44号、中梁28号等30个品种,展示面积1500亩;玉米新品种展示陇单5号、科河8号、金穗10号等25个品种,展示面积1500亩;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甘农薯4号、临薯17号、陇薯6号、渭薯8号等20个品种,展示面积1000亩;油菜新品种展示秦杂油3号、陇油6号等15个品种,展示面积250亩;杂粮新品种展示平荞5号、定豌6号等9个品种,展示面积450亩。
天水市展示点展示冬小麦新品种天选44号、中梁28号、中梁29号等5个品种50亩;玉米新品种陇单5号、武科3号、中种627等5个品种100亩;马铃薯新品种甘农薯17号、临薯17号等4个品种50亩;油菜新品种秦杂油3号、陇油7号等3个品种50亩;
合水县展示点展示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4号、陇育2号等5个50亩;玉米新品种陇单6号、景泰3号等5个50亩;马铃薯新品种定薯1号、陇薯7号等4个50亩;油菜新品种天油7号、陇油6号等3个50亩;杂粮平荞5号、定豌6号等3个50亩;
凉州区良种场展示点展示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4号、陇春25号等5个50亩;玉米新品种兴达1号、敦玉46等5个50亩;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与、临薯17号等4个50亩;
泾川县展示点展示冬小麦新品种中梁28、天选45号、等5个50亩;马铃薯新品种甘农薯4号、陇薯7号等4个50亩;油菜新品种秦杂油3号、天油7号等3个50亩;
渭源县展示点展示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4号、陇春25号等5个50亩;玉米新品种金凯3号、中种627等5个50亩;油菜新品种秦杂油3号、天油7号等3个50亩;杂粮展示定莜3号、临蚕5号等3个50亩;
会宁县良种场展示点展示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5号、甘春24号等5个50亩;玉米新品种陇单5号、陇单6号等5个50亩;马铃薯新品种甘农薯4号、临薯17号等4个50亩;油菜新品种秦杂油3号、天油7号等3个50亩;杂粮展示定平荞5号、定豌6号等3个50亩。
(二)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示范
在庆阳市建设1个面积200亩的小麦新品种示范方,示范推广6个冬小麦新品种;在静宁县建设1个面积200亩的玉米新品种示范方,示范推广5个玉米新品种;在安定区建设1个面积200亩的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方,示范推广3个马铃薯新品种;在陇南市建设1个面积200亩的油菜新品种示范方,示范推广3个油菜新品种;在瓜州县建设1个面积200亩的棉花新品种示范方,示范推广3个棉花新品种。项目实施按照因地制宜、良种良法配套的原则,应用传统的和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充分发挥新品种优势,起到宣传示范作用,带动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步伐。
(三)开展各类农作物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和探讨
各展示和示范县(区)要大力配套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等农业综合集成技术。
二、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由省种子管理总站主持,天水市种子管理站、合水县种子管理站、凉州区良种场、泾川县种子管理站、渭源县种子管理站和会宁县良种场负责《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项目》的具体实施;庆阳市种子管理站、静宁县种子管理站、陇南市种子管理站、瓜州县种子管理站和安定区种子管理站负责《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示范项目》的具体实施。
三、组织形式
(一)技术路线及措施
1、加大优质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自然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遵循引种的主要规律,广泛征集省内外科研、教学及知名种子企业推介的名优特新品种,挖掘新品种增产潜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2、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为了确保各项试验的准确性,从方案的制订、地块选择、田间管理到后期的室内考种等环节都要严格操作,将误差降到允许范围内;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肥力、不同茬口和不同农户的投入能力等实际,合理安排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展示示范品种,确保展示示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安排相应的对照品种,通过对比生产,真正起到生产示范样板作用,使农民、用种单位能充分认识到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推广价值。
3、开展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对推广前景好的新品种,进行播期、密度、施肥、耕作模式、田间管理等内容进行试验研究,探索综合集成生产技术。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主要展示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规程3?5个。
4、建立详实的技术档案,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档案是试验研究、品种推广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实施中,要做到认真、全面、系统、细致、正确,各类品种试验、示范从田间观察记载入手,通过室内考种、产量测算、误差分析,结果整理,提出推广意见,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技术体系。
5、加强宣传培训。根据项目建设及品种推广的需要,树立展示点项目标志牌,根据展示内容树立品种的推介牌、说明牌,做到标志醒目,使品种特征特性一目了然,增强样板的辐射带动范围;及时召开各类现场培训和观摩会,采取以会代训和现场指导的方法,使项目区的农户能够掌握每个品种、每项措施的技术要点;通过制作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和印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增强宣传培训效果。
(二)保证措施
1、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等,做到项目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对任务明确分工,逐级落实。实行目标管理,采取领导抓片、技术员抓点,村建册、户建卡的方式,使项目任务逐级落实到村、队、农户和地块。
2、强化工作责任,抓好措施落实。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工作,并在项目实施中,聘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完善栽培技术,使优势品种得到全方位展示,增强展示效果。
3、搞好培训,做好技术指导。为普及科技知识,加强科学栽培与管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培训活动。采取印发资料、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等形式指导展示示范户及时掌握各品种栽培技术要点,使每户有1名技术明白人,确保项目工作顺利进行。
4、典型示范,推进实施。项目实施区的各乡镇(或良种场)要充分利用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做好示范方、树立样板田。抓好一个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规范化程度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示范点。通过示范、观摩、宣传等使农民看得见、信得过,起到宣传和示范作用。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具体进度分解如下:
2010年3月编制实施方案,引进新品种,落实展示示范点,设计试验,培训技术人员。
2010年4月,落实春小麦、玉米、春油菜等春播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和试验,并制作新品种试验田、展示田的标志牌;现场培训农民技术员及农民。
2010年5月,建立田间档案,设立项目标志牌、展示田标志牌,落实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
2010年6-7月,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鉴评小麦新品种;进行小麦展示田的田间检验及试验田测产、收获等。
2010年8月,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鉴评玉米等新品种。
2010年9月,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展示示范田、试验田测产收获;落实秋播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等。
2010年10-11月,对项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形成并上报项目总结,组织项目鉴定、验收。
五、工作的要求
1、展示示范田应便于参观。展示、示范田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或群众常去的科研单位试验田附近。
2、广泛开展落实,扩大展示效应,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强化宣传效果,落实田间管理,在展示、示范田树立明显标志牌,标志牌规格为3米(长)×2米(宽),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编号、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展示示范内容、领导小组负责人、实施小组负责人;标志牌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编号、主持单位、试验示范设计、试验示范品种、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试验示范负责人。
3、探索品种推广新模式。积极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延伸产业链条,使优质新品种得到加工企业和市场认可,从而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收,促进新品种推广。
4、组织省、市、县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在完成好甘肃省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全省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形成省、市、县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
5、积极收集、整理所展示示范品种各生长关键时期的图片等相关资料,为项目的鉴定和验收打好基础。
6、认真总结。展示示范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于10月15日前以正式文本及电子文本报送省种子管理总站良繁科。
联系人:秦 芳
联系电话:0931-4860122
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08号
邮编:730020
E-mail:lfk86546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