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线国际商报》
农业部近日再次表示,批准发放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允许商业化生产。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转基因种子近期已挑动政府部门及行业专家的敏感神经。
就转基因种子争论不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转基因粮食作物是否可安全食用;其二,转基因技术专利主要由跨国种业巨头掌握,他们可能靠转基因技术垄断别国种业市场。这确实是中国种业界应担心的问题,但中国种业面临的问题却远不止于此。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年初解析2010中央1号文件的农业政策时就表示,中国种业发展确实比较落后,这不仅仅是投入不够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体制上产、学、研的严重脱节。
另外,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过低,整体实力十分薄弱。据统计,世界前10强的种业企业在世界种子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达35%,而中国前10强种业企业在中国种子市场销售额还不及30%。与此相对比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肉跳:目前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部分外资种子卖上了金价,一克上百元。
外资企业在中国种业市场已经所向披靡了吗?
笔者曾与跨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中国区策略总监汪泓先生有过一番交流,在汪泓看来,孟山都“还未与中国本土企业正面交锋,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跨国公司,而是本土企业。中国有将近8000家种子企业,其中仅玉米种子企业就达到2000多家。以玉米种子为例,所有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联合起来,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
然而,中国业界对外资企业的“提防”并非毫无道理。洋种子凭借品质特色、经营优势、市场开拓能力使得很多本土品种面对竞争溃不成军。
据了解,外资企业每年用于科研的投入要占到其销售收入的10%以上,国内企业投入研发的销售收入不到5%,有些甚至不到1%。
“转基因”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国内有很强的抵制转基因作物的声音。但汪泓却对转基因种子在中国的未来态度积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过,中国政府在种子审核程序上十分谨慎,外界无须担忧“过几年饭桌上端来的是转基因大米”。
其实,且不论转基因问题,中国种业目前要做的是整合重组,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外资企业会给中国种业带来竞争,但也会带来领先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及先进的市场理念和经营方法,就看中国种业怎么在适应、学习中发展了。还是那句话: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