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东南区大学生村官组成小分队在帮助困难群众浇灌小麦。刘肖坤摄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正从南向北渐次展开。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6年增产增收,丰收的背景下粮价怎样?农民兄弟的干劲还足吗?受异常气候影响,春耕备耕遇到哪些困难?农民群众还有哪些期盼?请看记者从四川、河北、云南等地发回的报道。
热情不减
赶上了种粮的黄金时期,农民把粮食生产看得很重
眼下,川东丘陵山区虽然春旱横行,但却挡不住农民群众种粮的热情。
3月28日,记者踩着干得裂口的土地走进广安市广安区枣山镇安山村,见到的是一幅幅战天斗地的春耕图:小麦地套种玉米已经接近尾声。起伏的红土地上,被条石装饰一新、整齐坚固的水渠蜿蜒向山下伸展。当天室外温度只有11摄氏度,抬石垒渠的农民却热得脱光了上衣,凿石人锤起锤落,“叮当”声响个不停……“4月中旬就要栽秧了,引水渠得早点修好”,“有水好种粮啊”,现场修渠的村民说道。
“如今,我们村的农民仍然把种粮看得很重”,安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先同接过话茬。据他介绍,近年来,村里粮食连年稳产高产,玉米亩产1100多斤,水稻亩产1200斤。目前,全村的740亩春玉米已基本栽培完毕,750亩水稻田正在抓紧备耕,“虽然青壮年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50岁以上的劳动力,但土地没有撂荒,块块见绿”,周支书说。
村里的种粮大户李大元这几天分外忙碌,他种了12亩田地,有一多半是外出打工户的。去年,水稻收成上万斤,玉米收了9000多斤,卖粮收入1.3万元。有了粗粮,养猪业红火起来,去年出栏10多头。猪粪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气反哺粮食地、经果林,由种粮带来的良性循环让60多岁的李大元忙得十分开心。周支书补充说,“去年,他两口子在广安城里买了套房,加装修一共甩出去30多万元,那都是庄稼地里长出来的。”
在小麦主产区河北,尽管遭遇了低温春寒,深泽县留村乡西内堡村村民宋志良仍然干劲十足。在他看来,这几年是种粮食的黄金时期,中央惠农政策一个接一个,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一项接一项,化肥价格逐渐稳定,粮食价格也从每斤6毛钱涨到了9毛钱。所以,他这几年心气也挺高,指望着靠种田能多收入一笔。
“前几年都丰收了,本打算今年也好好干一把,没想到赶上异常气候。”宋志良有些无奈。去年11月,一轮提前到来的强降温天气导致小麦比往年提早15至20天进入越冬期;今年春天,气温又一直较往年偏低,3月25日,石家庄地区甚至还下了一场春雪。异常气候两相叠加,给小麦生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农技员已经来看过了,说不能再靠往年的耕作惯例,要对小麦进行及早管理。”宋志良小心翼翼地进行清垄搂麦,浇完一遍水后,他又拿起锄头,在田里一点点锄划。这是农技员教他的,这样做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小麦生长。
在云南,历史罕见的大旱压不垮农民的种粮积极性。3月27日,记者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这里到处是已经翻整好的红土地,农民群众“等天不靠天”,积极准备大春生产。“现在不整,等到下雨时整就来不及了。”在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镇和鹿阜镇交界处的龙潭边,李大姐正踩着没过膝盖的淤泥育水稻秧。这片地因为是水浸地无法排水,往年都撂荒了。今年天旱,旱育秧没法搞,这块地正好派上用场。
政策升温
价格好、补贴多,农民成了科学种田的“明白人”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主要是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
“今年国家进一步调高了水稻最低收购价,增加了粮食直补标准和各种补贴,农民种田越来越划算了。”四川省江油市战旗场镇荣华村村民梅先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自己有4亩多耕地,他又无偿转包了本组外出打工几户人家的15亩田。按常年单产计算,今年每公斤稻谷可以多卖出5分钱,仅大春就能增收600多元。
“这些年,中央对农业的倾斜和补助政策一个接一个,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商品粮基地县补助、粮食生产大县补助等等,每一项都触动着农民的心。在安山村,去年国家对农业的综合直补,每亩达到了120元。”四川省广安区安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先同说。
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增收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广安大力实施中低产改造、水土保持、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安山村前两年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的修建地边蓄水池补助款10多万元,兴建水池16个,农民称“种地有了放心水”。硬化的水泥路面进院落、连地块,种地收粮的新型农机具可以从家里开到地头。如今,广安农村老人妇女下地也顶得上过去的壮劳力。
在广安市农技站站长杨峰看来,农民成了科学种田的“明白人”。据介绍,广安市各级目前有专业科技人员1500多名,他们分片包干,责任到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手把手教,心贴心帮,成了农民种田的“主心骨”。近几年,广安农村普遍实施了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等十大农业种植新技术,推行复合肥、测土配方施肥等等,大面积提升单产效益。枣山村的农民普遍认为,现在种庄稼多了巧干,少了蛮干,干活心里轻松,就想多干点。
农资保障
价格稳、供应足、服务贴心,农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种子、农药、化肥价格涨没涨?货源充足吗?
河北省深泽县农民宋志良告诉记者,今年化肥价格没怎么涨,年前一袋80斤的尿素75块左右,现在也还是这价格。二胺、复合肥的价格也和年前差不多。这让原先最担心化肥价格猛涨的他吃下定心丸。
河北省供销社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河北省小麦返青晚、苗情差,让农民用上优质农资,是促使小麦苗情好转的重要保证。为此,供销社提前储备了440万吨化肥资源,基本能够保障春耕期间的化肥需求,价格也与去年持平。同时,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启动了“农资打假春苗行动”,加大产品的监督抽查和定期检查频次和覆盖率,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现在村里卖化肥的有好几家,用的时候只要打个电话,化肥就给送到地头,既不用提前储备,也不用家里地里来回倒腾了。”宋志良说,今年不光化肥价格稳定、货源足,而且这种“电话买肥,送货上门”的方式,也着实帮他省了不少事。
在云南石林县,玉米种子的价格不仅没有涨,反而落了。“玉米种往年22元一公斤,今年掉到了19元;化肥倒是涨了些,从70元一袋涨到80元”,石林县蒲草村农民王丽红告诉记者,因为大家都对能否种玉米没有信心,所以种子反而掉价了。王丽红家5口人,20亩地,其中7亩是烟田。今年旱得厉害,她家只买了22公斤玉米种,化肥还没敢买,怕的是大春作物种不下去用不上。今年,家里已经把7亩烟田理好墒了。“听说今年烟叶好卖,就是怕移栽不下去”,王丽红说,烟草由公司统一育苗,但“定根水”还是要自己浇。
在板桥镇上的“延丰植保”连锁店,农资销售人员李铖尧印证了王丽红的话。“销量最大的玉米种"云瑞6号"、"路单8号"每公斤价格都下降了三四元,化肥价微涨。”但李铖尧说,只要一下雨,种子价格就会涨上去。他还说,农药的保质期是两年,价格变化不大;今年天旱育种困难,明年的玉米种子价格要涨价。板桥镇副镇长毕学林告诉记者,镇上农资供应有保障。“现在老百姓的心里也在犹豫”,毕学林说,玉米到4月底下种,烟苗5月中旬移栽,大家都在看老天的脸色。
农民期盼
基层农技服务网络待健全,小水利政府还要多投入
3月29日,河北省平乡县李杨村村民李承侠迟迟不敢动手:地温还是很低,浇水会不会把苗冻坏?现在小麦根还没长好,施肥能不能吸收?这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让李承侠很是烦恼。
气候异常给河北省的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真希望农技员能够手把手地教我们,但今年大家都需要指导,农技员在一个地方呆不上1个小时,就要赶到下一个地方去。”河北省深泽县留村乡农民宋志良说,今年苗情这么差,要想夏粮丰收,只能靠田间管理。
其实,面对今年特殊的苗情,河北省所有农技人员都已经紧急行动起来,纷纷深入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就是要让技术人员搞好服务,让老百姓赶紧浇水追肥,夺取丰收还是有希望的。”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段玲玲说。
“但是,基层农村农技服务网络还是太薄弱了。”一位基层乡镇干部说,由于农技人员与农民之间面对面的零距离技术服务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在面对今年这场几十年不遇的小麦冻害时,行动迟缓,造成灾情扩大。
在云南旱区,记者注意到,省、市取消“五小水利”建设项目后,对大部分村组人畜饮水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小塘坝便失去了项目支持,小塘坝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其实,在云南广大的山区、半山区,“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不仅和人畜饮水息息相关,也直接关乎农业生产。“如果政府发动村民修小水利,村民们愿不愿意干?”记者问王丽红。她回答,愿意!如果是投工投劳,十天八天都没问题。石林县水务局副局长岳劲松则表示,如今村民们的工就是钱,指望以农民投入为主并不现实。
石林县圭山镇党委书记黄玉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光有大型水利工程,水还是到不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必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并举。“一个30立方米的水窖,够一个四口之家用两个月。修这么个水窖,成本在三千七八,这里面包括群众投工投劳的30个工。真希望国家加大这块的投入,让老百姓旱的时候也能吃上水、浇上水。”
宋志良反映,尽管今年化肥价格比较稳定,但这几年农资产品价格还是涨得太快,一些肥力强、品质好的化肥价格太高,农民都不舍得用。再加上粮食价格波动也挺大,一进一出,农民对收入就不好估计。如果遇上自然灾害,比如今年的春冻或者是旱灾,农民辛苦一年,可能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往里赔钱。这对农民的积极性是个很大的打击。(记者刘裕国徐元锋 彭波)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