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专家举证:
一、百年来,世界上无例子说Bt基因对鳞翅目昆虫以外的其它动物产生危害;二、Bt基因在碱性环境下对昆虫有毒杀作用,而人的胃是酸性环境;三、在60℃的温水里一分钟,Bt蛋白就变得没毒了;四、用Bt蛋白喂了三代小鼠,证明安全……
转基因水稻将收获
4月5日。海南省三亚市陵水县光坡镇青山村。华中农业大学海南南繁基地。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的大本营。
2003年,华中农大张启发团队在这里买了几十亩耕地,开始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种植试验。每年11月播种,次年5月收获。然后,将筛选过的转基因种子,运至武汉,在华中农大校园的试验田里再次播种。
清明节,在南繁基地,正是水稻“开花”时,花粉在微风中传送。空气里,散发着浓重的稻香味。放眼望去,三十亩转基因水稻正长势凶猛。
它们被围在三米高的围墙内。围墙,是“待遇”,也是一种“隔离”。有严格要求:它们须与非转基因水稻隔开,避免花粉飞出界外而产生不正常接触。
已经有两亩转基因水稻提前收割。
5月,经过精心挑选的稻谷和种子,都要被运往武汉。其余的,连同稻杆和稻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销毁---铲掉、焚烧。所有科研人员,随之离开基地。
基地的科研人员
4月5日,还剩下十几位科研人员在基地。中午,他们跳上三马车,到镇上吃饭。三马车上,放着塑料小凳子。他们挤在一起。皮鞋对着皮鞋。皮鞋上布满灰尘和泥巴。在大风里,他们说:“我们就像农民。”
他们住在基地大院的二层小楼里。每间房两张床。雇了一个村民来做饭。
其中,高冠军和袁震春节没回家。他们都忘了4月5日这天是清明节。
在三亚,全国各地的农科院都设有自己的南繁基地。三月份是高峰期,大量的科研人员聚集在这里。“可是,你知道,育种这一行,竞争相当大,大家很少来往。”他们说,呆久了会想家。
今年撤离的最后期限提前了。4月底,带着关于转基因的重要信息,他们就可以回到武汉。
专家亲尝证安全
华中农大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何予卿教授,作为张启发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20多年前就开始做水稻研究,1999年转向转基因。以他为组长的课题组,负责转基因水稻的分子育种。
何予卿说,基地的三十亩转基因水稻,包括抗虫和抗旱等多个品种。获得安全证书的是抗螟虫的品种,通俗来讲,就是把细菌的Bt基因转入水稻植株,Bt基因蛋白在碱性环境下起作用,螟虫吃了会导致胃穿孔而死。
在一片稻田里,他拔起一株非转基因水稻,剥开杆,“看看,螟虫已经将它的营养吃完了”,颗粒无收。又拔起一株转基因水稻对比,杆和颗粒都正常。
“水稻种下地,螟虫防不尽;每周一遍药,肩膀磨破皮。”这四句民谣,据说是专门形容杀螟虫之苦。久而久之,螟虫对农药有了抗性,杀不尽,又浪费农药。大量使用农药,当然既不环保又不安全。何予卿说,转基因水稻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是唯一选择。
在基地,科研人员很关心外界对转基因水稻的争议。转基因水稻到底安不安全?到底能不能吃?何予卿提出五点证据证明其安全性:
一、Bt基因对鳞翅目昆虫具专一抗性,而对其它昆虫如蜘蛛等没有任何影响。假如对人有影响,就应该对蜘蛛等昆虫也有影响。事实上没有。
二、人、动物,胃的酸碱性环境是不一样的。Bt基因在碱性环境下对昆虫有毒杀作用。而人的胃是酸性环境。
三、在60℃的温水里,一分钟,Bt蛋白的毒就变性了,没毒了。
四、Bt基因的发现已经有百年之久,世界上还没有例子说对鳞翅目昆虫之外的动物产生危害。
五、用Bt蛋白喂小鼠,喂了三代,还没发现它对小鼠致癌、致畸形、致突变、致血异,对精子、卵巢、体重等也没有影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李新兰说,这一实验,老鼠吃了就相当于人吃了,老鼠吃了三代就相当于人吃了三代。
何教授说,他们在筛选水稻品种时,不知吃了多少转基因稻米。说着,他剥开一粒转基因水稻,放在嘴里嚼。
本报记者 牛亚皓 海南三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