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谷子育种专家赵治海:要让中国的谷子走向世界生物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2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36
 

    谷子,在我国有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节水耐旱耐瘠作物,“江山社稷”的稷指的就是谷子。小米加步枪打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小米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在农村作为物物交换的“货币”,在历史上的作用相当重要,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水稻杂交种,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但谷子因其产量低、除草间苗费工等原因种植面积日渐萎缩,逐渐被玉米所代替,目前谷子种植面积只有2000万亩。

    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组成了攻关组,20多个省市区的30个单位曾参与研究,因“质核互作三系”关键技术没解决,大多数单位因困难退出,研究一度陷入困境。到上世纪80年代,多数单位放弃了这一难度大的研究。

    另辟蹊径:创造谷子光(温)敏不育技术与规律

    谷子育种一直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的主要工作。

    1982年,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赵治海分配到张家口市农科院(原张家口坝下农科所)谷子研究所。

    “谷子有谷子的特性,为什么要套用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呢?”赵治海对我国20多年来的谷子杂交研究提出了质疑并展开挑战。

    抛开国内沿用了20多年的杂交谷子研究方法,赵治海另辟蹊径---采用光(温)敏两系法实现谷子杂交优势利用。

    随着相关部门对杂交谷子研究投入的减少,科研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只有每年从国家、省、市科技部门得到经费支持。

    上世纪90年代初,赵治海接手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他开始从温度、日光照射上寻找谷子生长中的规律。

    整整5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失败、再失败,最终他成功了:以不同地理来源的谷子杂交,从其后代中可以分离选育出新的光(温)敏不育材料,为创造光温敏不育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经验。

    1994年,谷子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821”选育研制成功,是我国谷子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谷子光敏不育系研究的空白。

    1997年,谷子光(温)敏核不育育性转换机理研究,经原河北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本项研究阐明了谷子光(温)敏不育与谷子生产有关的遗传与生理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实践中更大范围应用光(温)敏雄性不育开展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开启了方便之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诞生了,它比常规种子增产30%以上,最高亩产突破了600公斤。次年,“创造谷子光(温)敏不育技术与规律”课题通过鉴定,专家组称之为“谷子杂交利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候鸟”迁徙:让老百姓种得起杂交高产的谷子

    “张杂谷1号”培育出来后,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按当时的培育方法,每亩地只能产20多公斤谷种,一公斤谷种要七八十元,相对于当时2元多一公斤的普通谷种,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天价。

    “一项科研成果如果得不到推广,那就毫无意义。”于是,农民出身的赵治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

    育种就像沙里淘金,要从林林总总的谷子品种中选取优秀的植株,让优者与优者结合,其中的关键是做好杂交。赵治海的课题组每年都要做上万次的杂交。这项工作都在三伏天进行,温度很高,人必须猫着腰或单腿跪在地上,像绣花一样一丝不苟地操作,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他们真正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味道。

    农业科研是个周期漫长的工作。一个优良品种的诞生,需要对上千个种质材料进行选配、杂交、组合,还要经过几代的筛选、考验、培育。从材料的组合到审定推广,一般要经过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要经过几年才能弄清楚。

    为尽量缩短这个周期,早一天培育出适用的新品种,赵治海在和时间赛跑。从1984年起,赵治海的课题组每年10月底都要从寒冷的张家口迁徙到温暖的海南岛进行冬繁育种,第二年5月底再回来,夏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了邢台和新疆。往往是一个地方的谷子还没收完,另一个地方的小苗已经长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谷子不育系繁种产量由每亩15公斤提高到50公斤;制种产量由每亩35-40公斤提高到100-150公斤,一举打破了多年来制约谷子杂交种发展的瓶颈,完成了30多年来谷子科研人员和农民对谷子杂交种的期盼和希冀。

    2004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抗除草剂杂交种“张杂谷2号”,解决了谷子除草费工的世界性难题;

    2005年,解决了谷子杂种优势应用的关键技术,谷子杂交制种产量提高到300多斤;

    2006年,国家一级优质米“张杂谷5号”在下花园创造了亩产660公斤的谷子高产新纪录;

    2007年再创新高,最高亩产达到810公斤!引起全国农业科技界的轰动。

    平生心愿:让中国的谷子走向世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时,充分肯定了杂交谷子培育做出的贡献,并就研究推广好杂交谷子做出重要指示。

    3月19日张家口市杂交谷子推广会议提出:张家口市财政将专门拿出300万元配套资金和1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推广种植杂交谷子80万亩,是去年种植面积的4倍。未来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将“张杂谷”种植面积逐步发展到200万亩,并将谷子加工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4月6日,记者随河北省科技厅的同志赶往张家口市。此次由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廖波、副巡视员李从民率队,带领农村处、成果处的处长,会同河北省农科院院长王慧军专程到张家口市农科院,共同为张家口杂交谷子的科研、推广,以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专题进行调研指导,帮着出谋划策,进行顶层设计。

    此前,河北人民政府已经将杂交谷子纳入“粮食补贴”范畴。现在,张家口农科院正积极筹建申请国家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杂交谷子培训中心。

    他们的目标是,争取利用10-15年时间,将杂交谷子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发展到1亿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2008年,杂交谷子辐射到全国11个省区,种植面积达到了40多万亩;朝鲜、印度和非洲等10个国家引种种植。

    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到张家口市考察时,表示粮农组织决定在全球推广种植杂交谷子。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让中国的谷子走向世界。”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初赵治海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