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远柱。图片由 奇志摄影 提供
星辰在线4月28日讯(记者 何乐)1962年,杨远柱出生于湖南沅陵县一个普通的土家族农民家庭,少年时期时常不得不用红薯充饥,他一直坚持刻苦学习,1978年,不满16岁的他,带着父老乡亲们“学好技术,让叔叔伯伯婶婶阿姨们今后天天有饱饭吃”的叮嘱踏进了大学,从此打下了农业基础。1981,大学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的水稻育种生涯。
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
水稻育种是一件苦差事,为了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农民干的活,杨远柱样样都要干。播种育秧,选种收割,尤其是酷暑难当的“双抢”季节,每天十几个小时头顶烈日,脚泡泥泞,其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耕耘在那片充满希望的试验田。
他白天田间观察记载,晚上挑灯整理资料,一年难得休息几个节假日。繁重的科研工作,使他过早地染上了多种疾病,几次病倒被送往医院,但每次从医院出来,便一头扎进试验田,医生的叮嘱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1991年7月初,他不幸患急性胰腺炎住院十一天,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至少要全休2个月,否则有复发的危险。然而当时正值早稻选种的关键时刻,出院第三天,他不顾夫人劝阻,戴上斗笠、穿上雨靴,一步一步艰难的走进他那心爱的试验田。看着他瘦弱的背影,夫人的眼泪也夺眶而出。他是单位同事们公认的“拼命三郎”,“真劳模”。
若说“勤劳,刻苦”是他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的话,那么“敢于迎接新的挑战”是他事业成功的第二要素。“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常常用这句名言鼓励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勤于育种实践。
最遗憾“书读少了”
“勤奋,好学”是他事业成功的第三大要素。曾经有位记者问他:“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他坦率地回答:“书读少了!”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是单位的科研骨干,承担省市重点科研课题,没有条件为学历升造,因此,至今怀揣的还是当初的大专学历。但是,他苦爱学习,长期以来,即使“双抢”大忙季节,也从不间断,从农学基础理论到育种专业知识,从传统的遗传育种学到现代转基因技术,从天文地理到气候生态无不涉及。
除了专业理论的学习之外,他也不甘落后,对电脑等现代实用技术能做到运用自如。他不仅严于律己,对助手和学生更是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二十多年来,培养出水稻科研骨干近二十人,其中已获高级职称的水稻育种专家7人。
30年辛苦耕耘成果斐然
1989至2009年,整整30年,杨远柱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省内外累计推广3亿余亩,累计增产稻谷75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60余亿元。
在他选育的品种中,有2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超级稻,有5个品种被湖南省认定为超级稻,有3个品种被作为省级以上对照品种。尤其在低不育起点温度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和两系杂交早稻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率先育成4个早熟杂交早稻,填补了长江流域早熟杂交早稻空白。早熟杂交早稻株两优819系农业部认定的首个广适性早熟超级杂交早稻,同时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湖南省种子管理站分别作为国家南方稻区和湖南省早稻早中熟组区试对照品种,201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南方稻区主推品种。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怀着对杂交水稻育种事业的执着追求,杨远柱又给自己下一步科研定出了新的目标:在确保两系杂交早稻育种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瞄准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前沿,通过种质资源和育种方法的不断创新,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杂交稻,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