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加大种子执法力度创新管理举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16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本报记者赴吉林省察看种子市场,采访了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丁万志等种子管理人员,了解到面对今年种子市场的新形势新情况,吉林省管理总站提出了“超前管理”的新思路,采取了“预防为主,强化监管,纠惩结合”的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4月初统计,全省共查处种子案件262起,涉案金额426.48万元,没收违法种子12万斤,收缴罚没款62.7万元,取缔非法种子经营业户35个,召回并查封假劣和未审种子22万余斤。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起。丁万志站长向本报记者介绍今年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新情况时说:去冬今春,吉林省越来越显现出“先玉335”现象,正因为此种子好卖,能卖上高价,国内有些企业为了生存从西北制种基地引进一批种子,套上自己的标牌出售。真假难辨,难免混入不合格的种子伤农坑农,查处难度大。伴随而来的“单粒播种”新耕作模式的兴起,难于确保种子质量,风险很大,不好监管。在种子销售渠道上,从地上转为“地下”,变店卖为直销、直送,甚至购种农民到公司仓库直接取种。种子管理部门想监管也监管不着。针对这种新形势,我们主要抓了以下监管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提前宣传培训

  今年1月9日,吉林省正式启动了种子执法年活动。省站与各市州种子管理站签订了种子市场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目标责任状。在春节前后,省站在短时间内连续召开了3次地区站长会议,部署工作、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加强了区域协作,实现了管理信息共享。4月8日,吉林省又召开500万元以上种子企业法人代表和部分100万元企业经理、区试人员和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共400多人参加的全省春季种子管理工作会议,利用播种前半个月的时间,加大督察力度,唤醒企业的良知,将不合格种子全部召回;同时向企业打招呼,让不法企业停止侵权假冒行为,在新的一年里守法生产经营。各级种子管理机构都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做到了监管区域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奖惩到人,切实将种子市场置于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的掌控与监管之中。省站还印发了《致各种子经营者和广大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6500份,向全社会公布了经省审定及国家审定适宜本省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名录、农民购买种子的注意事项、省站和9个市州站的举报电话;还向全社会承诺了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坚决打击“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的决心和信心。同时,省里和各地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和网络等五大媒体,通过“科技之冬”大培训、“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红盾护农”和“12316”新农村热线等五大活动载体,广泛宣传种子法律法规,普及种子识假辨劣知识,推介放心种子。据4月初统计,全省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0多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2万张,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次,培训种子经营管理人员7000余人次。

  明察暗访倒查 规范市场秩序

  在各地严格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省种子管理总站在春节前后分别组织了两次大型种子市场联检活动。省站领导带队,会同各市州、县市区站,对全省种子市场进行了重点检查和质量监督抽查。3月15日以后省站又多次派出小分队进行了明察暗访,较好地震慑了不法分子。各市县种子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种子市场进行了死看死守,并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重点业户和种子质量,检查方式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市场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到经营场所和库房现场检查与深入农户自下而上、顺藤摸瓜搞倒查相结合,查处违法案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检查,使各地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既让种子违法者不敢轻举妄动,又有力地规范了种子市场经营秩序。据4月初统计,全省共出动执法车辆3654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4652人次;设立举报电话80部;检查种子企业及经营业户5985家,清理虚假种子宣传画页32013张,查处不规范种子标签297个,查处未审品种40个。面对今年种子市场的复杂形势,为避免假劣种子下地,全省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加大了种子质量抽检力度。春节前,省站有针对性地对全省种子企业抽取了l32个种子样品,到海南进行种植鉴定,合格率为99.24%;春节后,省站又在种子市场随机抽取了84个样品。今年,各市州、各县市区对种子质量的抽检力度空前加大。榆树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市场启动初期就抽检种子样品208份,全部进行了室内检验,从而及早地发现涉种数量90余万斤的“明玉2”、“通玉105”、“北单3”等三个假劣玉米品种种子。省站及时将这一案件通报全省,当事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目前,省内售出的假劣种子已全部追回,避免了巨大的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强化清退制度 淘汰不合格种企

  今年年初,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清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任务,淘汰不合格种子企业,提升种子企业的整体实力,吉林省制定下发了《吉林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生产资格证核发标准》和《清理不合格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工作方案》。为规范指导清理工作,今年3月15日,省站又制定下发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清理范围、清理原则、清理内容、清理方法、清理时限和清理结果的处理等事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为防止“套牌”等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吉林省加大了对老品种的退出力度。2007年和2009年全省已连续退出了两批主要农作物品种390个。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农作物品种的动态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套牌”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今年全省又退出了已多年不生产或生产有风险的主要农作物品种62个。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