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圆 来源:湖北科技报
安徽省合肥市王义明来电话说,最近他的4亩覆地膜栽培的马铃薯发病,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圆斑,导致叶片发黄,上部叶片上没有病斑,病株率达30%。他问,马铃薯得了什么病,怎么防治。
经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病系王源超教授初步诊断,马铃薯下部叶片上有褐色圆斑很可能是得了早疫病。
据了解,马铃薯早疫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危害块茎。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染病,病初在叶面出现水渍状小点,以后发展成近圆形具同心轮纹的褐色坏死斑,病斑外围多有一窄的褪绿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黄。块茎染病,在表面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该病病原菌为早疫交链孢霉,除危害马铃薯外,还能危害大棚和温室栽培的番茄、辣椒等蔬菜。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和带病薯块上越冬,次年种薯开始发芽时侵染发病。条件适宜时病菌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等传播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6-30℃,叶面结露或有水滴时很快萌发和侵入。马铃薯生长期遇连阴雨天气或湿度连续高于70%,发病严重甚至流行。因此,高温高湿环境是导致马铃薯早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近期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早疫病发生。
生产上还没有高抗早疫病的马铃薯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早熟品种易感病,晚熟品种较抗病。植株在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也不同,苗期至蕾期抗病性强,始花期后抗病性减弱,盛花期后抗性最弱。
马铃薯发生早疫病后,可以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此外,选用耐早疫病马铃薯品种;配方施肥,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合理浇水,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