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外资种业“狼来了!”,本土种子企业“弱不禁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31
 

来源: 人民日报

  美国玉米种子打入吉林市场,受到农民青睐。辩证地看,“狼来了”有利也有弊。弊端是,如果外资真正控制了市场,将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有利的一面则是,外资企业加入竞争,将迫使我国种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在国际种业巨头雄厚的资金、技术背景和先进的管理运作理念面前,本土的种子企业显得“弱不禁风”。

  无独有偶,大豆产业就是前车之鉴。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主要出口国,但现在中国大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大豆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整个产业正遭遇被国际企业和国外大豆主产国垄断的危机。如今,玉米种业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

  我国棉花种业,在几年前也曾经历过一场外资“入侵”的风波。当时,在我国棉花界形成了“松散式的”、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合作团队,有效避免了被各个击破的风险。更为关键的是,我国成功地选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到2008年,国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从5%增加到93%,成功夺回了主动权。

  “棉花的经验”和“大豆的教训”,给面临困境的玉米种业最重要的启示是:振兴我国民族种业关键还得靠自主创新。只要多途径引导各种资本进入种子产业科技创新,鼓励种子企业大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净化种子市场,优化种企队伍,外资企业的挑战也会成为振兴民族种业的“催化剂”,我们自己的玉米良种也才会“破土而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