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河南省利奇种业有限公司:从赔钱开始的“黄金生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727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黄河北岸,2010年6月14日,在这片用河滩改造的万亩良田里,所有的农户都在为一个事儿忙活,那就是抢收割机。

    记者:你家的麦子收了吗?

    村民:没有。

    记者:为啥没收?

    村民:还挨不到,没车。

    村民兰静巧:这是从路上截的车。

    记者:什么时候截的?

    村民兰静巧:昨天晚上截的。

    黄河把河南省的小麦种植区分成了南北两边,往年的6月中旬,收割机早已到了黄河以北。但今年,因为冬春两季气温比往年低,黄河两岸的小麦都一起成熟了,导致大部分收割机滞留在了河南南部作业,黄河北岸的农户只好半路截车。收割费也水涨船高。

    村民兰静巧:以前有30的,有25的,今年30,有35的。

    记者:35能截住车吗?

    村民兰静巧:35也不好截,人家就不停。

    在这些急着收割的人群中,最着急的是这个叫李奇的人。

    李奇:我更着急了,我比他们更着急了,他们种多大一点地啊。

    李奇家里种了一千多亩的小麦,是黄河滩上比较大的一户,他家的亲戚有两台收割机,每年固定给他收割小麦,原计划今天回来,却在半路上被截住,回不来了。

    李奇:人家当地不让回来,还在驻马店,驻马店也在收割小麦。

    记者:以往这边是很多车了,是吧?

    李奇:往年黄河桥上的车多得很,收割机,那大批车都过来,这个黄河桥上都堵车,到处都是收割机,现在看来很少,希里扒拉一辆,希里扒拉一辆。

    别人的麦子熟了还能等个一两天,但他地里的麦子一旦成熟,必须马上收割,越往后等越麻烦。

    李奇:像现在该收不收,如果略微再降一点雨的话,这个品质就全部变了,所以他还有芽绿,但是看上去色彩、光彩很不好看。

    李奇的小麦,不仅要颗粒饱满,而且还要光彩照人,难道他种植的小麦和别人家的有什么不同吗?

    李奇:你看这一片的金小麦,我心里十分高兴,这就是我说那个黄金生意。

    别人的小麦还可以等上一两天,为什么李奇的小麦就要马上收割,别人的小麦只要有产量就行,为什么他的小麦还要光彩照人,他的小麦究竟有什么特别?这个把小麦当做黄金生意做的人,是怎么从小麦里获得千万财富的呢?

    李奇曾经是一名水兵,上世纪80年代,因为母亲突然瘫痪,他不得不提前退伍回家。当时家里一贫如洗,李奇唯一的念想就是抓紧赚钱给母亲治病。

    李奇:当时的想法,一个是多挣钱,给我母亲的病尽量的看得好一些,恢复的好一些,能让她说话,能让她坐起来。

    为了赚钱,李奇种过菜,做过粉丝,还焊过防盗门,他一直想找到一个能让他赚大钱的生意。

    1997年,一个种子公司找上了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李奇,想用他们村的地繁育小麦种子,并且保证以每斤比商品粮高4分的价格收购。但在和种子公司的接触中,李奇却发现,小麦种子里的利润,可不仅仅是4分钱那么简单。

    李奇:当时我们种的小麦那个价位也就是四毛多钱一斤,四毛二、三一斤,他要把他们的设备拉到这个地方,我们给他找个地方给他们加工,结果有些客户就来了,我就问他说,我说这个小麦给你多少钱一斤,他说给我一块三啊。

    客户随口这么一说,让李奇心头一震。没想到从他们村地里种出来的种子,经种子公司一包装,价钱就差了将近1块钱。种子里巨大的差价,让李奇心动不已。他也想倒腾种子,可村里人都把这个事儿看成了个笑话。

    村民:农民搞就怕搞不好。

    村民:你一个农民家,你还想去当专家,你不可能的事,天方夜谭。

    村民:最起码你的技术上得掌握住,你农民你不懂得,你会掌握住啥。

    2000年,李奇成立了种子公司,他听业内人士说陕西有一种小麦质量非常好,就从陕西以两块五一斤的价位买回来了5万斤种子,回来的第二天就被人以三块五一斤的价格全部买走了。

    李奇:隔了一天时间,我一算帐,我的毛利润,我一下赚了五万块钱,当时对我来说,进入搞种子行业,这太赚钱了,这卖黄金也不过如此,觉得心里非常提劲,非常高兴。

    头一回卖种子就赚了这么多钱,李奇很兴奋,他马上又回陕西买了12万5千斤的种子,这次回来还是有人源源不断地来找他买种子。

    李奇:这个也来购,那个也来购,我从三块六毛钱的价位,升升升,最终我这个小麦种子在我这个库里头卖到四块、五块,最高达到五块,再高达到五块五。

    种子公司:都在找这个种子,卖种子的到处找,农民也到处买。

    别人都在买卖这个种子,可李奇却长了个心眼儿,这12万5千斤种子,他只卖掉了4万斤,剩下的不卖了,他要用剩下的种子再赚更多的钱。

    李奇:我把这个小麦种子卖出去了,人家拿走一繁育,明年要赚大钱了,我为什么不把这东西繁育出来,赚更大的利润,赚更大的钱。

    李奇进的小麦种子是原种,用原种还可以再繁育种子。李奇看价格猛涨的这个架势,预测来年肯定有很多种植户抢着要这个种子。他要用留下的这8万5千斤种子自己繁育。

    当年,李奇就找了邻近的三个村,种上了5千亩小麦种子,此时的李奇雄心勃勃,他就等着收获的那一天了。

    李奇:一亩地打一千斤的话,就要打到五百万斤,收购下来,个别流失一点,要收个四百六七十万斤,一斤赚5毛钱也赚二百多万,那时候心里一想,我明年要赚二三百万,是百万富翁,大富豪了,心里头感觉劲儿就不一样,走路也唱着小曲。

    这时候在李奇眼里,种子生意就是个黄金生意,他甚至感觉到5千亩的麦田里,200万元已经唾手可得。然而一年之后,在那个本应该是他点钱的季节里,他却欠下了200万元,几乎村里的每一个村民都成了他的债主,让他在村里几年都抬不起头。李奇在走入这个黄金生意之初,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

    2010年6月12日,还有两天就要收割小麦了,这几天李奇要把制种基地挨个儿跑一边。从这些制种基地里繁育出来的种子,就是农民使用的商品粮种子。

    李奇:你这种不行,要去杂,像这个留在田里绝对不行,你看这一个,到明年还有,就一大片。这都是杂麦。

    周庆伟:这种都要拔了,整株拔。

    记者:你准备什么时候再去杂?

    村民:就明天了,因为再过两三天就要收麦子了。

    为了种子纯度能达到国家要求,杂麦要不定期清除,费工费时,这就是种小麦种子最麻烦的地方,也是种子之所以比商品粮价格高的原因。

    李奇:纯度标准是三个9,就是一千粒里头只允许有一粒杂粒,好像黄金三个9的标准,这就是足金的标准,实际上是它种子含量的标准。

    记者:达到百分之?

    李奇:99.9%。

    2001年6月,也是在这个季节,李奇发展的那五千亩小麦种子用打白条的形式,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三角钱的价格,收回来堆满了这个仓库。可当他查看仓库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李奇:当地的商品粮,他是四毛多钱一斤,我给老百姓加价到七毛多,甚至八毛钱一斤,最后,我收,我一直收,收着以后,入到库里头以后,一看这个产量,不对头。

    当时,从陕西进的这个品种,因为受天气和土质的影响,不太适合在河南种植,一亩地的产量比当地品种少了200斤。

    李奇: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种子公司员工:当时的产量就是七百斤左右。

    记者:比起你们当地的品种呢?

    种子公司员工:当地品种一般都是在,当时种植产量水平都在一千斤左右。

    农民种粮就是希望能够高产,产量低的种子当然没人愿意要。别人手里的种子要么囤积少,要么已经卖掉,就数李奇不但屯了很多,还种下了5千亩。

    李奇:谁把这个种子挖走,谁倒霉,挖的多,倒点大霉,我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一个品种繁育大户,滞销了。

    滞销的400万斤种子,李奇只好当商品粮出售了。从农民手里收购的是8角钱一斤,最后他4角钱卖出去的。李奇大赚一笔的梦想不但破灭了,还把家里攒下的钱都搭了进去,欠下了200多万元外债,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他的债主!

    村民:欠我五千多块钱。

    记者:那其他的呢?

    村民:其他的多少不等。

    村民:五六千块钱,我们这里群众多。

    记者:你们村里是不是都欠着?

    村民:99%。

    头一年还雄心勃勃的李奇,转眼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靠家里那一亩三分地还这二百多万,谈何容易。

    李奇:我很后悔啊,本来我无风无火的过得挺带劲的,一片空白,有那么一段时间,好像我走路的时候碰到墙上都不知道,再拐个弯再走,我觉得那一段我好像神经了,现在回想回想,好像神经了。

    李奇妻子:那几天都不吃饭,他不吃饭,他生气啊,他感觉亏损太大,几百万块钱,欠这么多钱,感觉没法弄,没法干。

    那段时间,李奇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到黄河岸边去钓鱼,一是躲债,二是要想明白自己赔在哪里。

    他不怀疑种子生意是一个黄金生意,自己失败是因为不懂种子知识,如果能有个自有品种,从培育到试种都是自己操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大大减少了引进品种却不适合种植的风险。

    李奇:所以这次呢,我想着我自己的品种,是我看着一手一手,由我们的技术人员一手一手地把它培育出来,对它的特征、特性,包括它的制种产量,包括它的生育期,适应期,抗性,我们都了如指掌。

    这是李奇正在新建的种子公司办公楼,这个办公楼是李奇一手设计的,楼内每一个房间里,李奇都要求接上闭路电视线和网线,李奇最重视的就是办公环境。

    而在这个新建的办公楼旁边,是他原来的种子公司所在地,看上去就像个家庭土作坊。为了弥补自己技术上的不足,李奇想到河南农业大学招聘大学生,可招聘了好几次,都是来一个走一个。

    李奇:大学生人家来这一看,这啥公司啊,还烧着土锅,做饭的时候,烧着土锅,蒸的馒头,白馍可以吃,汤可以喝,但是肉,我们一个月几乎都不割一次肉。

    2002年10月,李奇又从农业大学招来了3个大学生。不出一个星期,又走了两个,就剩下了这个叫周庆伟的男生。

    周庆伟:当时说实话,那会真的没有信心,只是说当时那种,既然来了,想想你说马上走,可能也不好,然后说那就先坚持着干吧,干一段说一段。

    李奇:我心里想着,这个孩子也可能,很快也就要走了。

    虽然周庆伟只是出于不忍心才没有离开,可李奇求贤若渴,他没钱加工资,工作环境一时半会也改善不了,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支持,李奇靠黄金生意赚钱,就只能是一个梦想,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帮助了他。

   

    那么,李奇将怎么扭转败局,又是一个什么神奇的人物,成就了他的黄金生意呢?

    2002年,李奇的女儿李娜也考上了农业大学,听说老爸公司里有个大师哥,就在放假期间跑来帮忙。没想到不经意中,两个人互相有了感觉。

    李娜:我就记得当时他穿的白衬衫,我就喜欢白色,浅色。

    没过多久,就在两个人一起在麦田里做实验的时候,周庆伟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周庆伟:我只是很认真地看她,然后慢慢地以后,就跟她说我比较喜欢你,不行我们就谈恋爱吧。

    可让周庆伟没想到的是,李娜却马上提出了一个条件。

    周庆伟:她说在这个地方,这个实验地,她说我是不会离开的,她说要么就是你离开,你要离开的话,就是我们就不能在一起,要么就是坚持干下去。

    李娜:因为我感觉他是个人才嘛,又长得那么帅,我想他肯定不会留在这里,可能要高飞了。

    虽然在李奇这里工作,没有好的环境,但是李奇给了周庆伟一个最自由的研究空间,这是周庆伟在大企业里得不到的。此时的周庆伟内心的天平已经稍稍向李奇偏斜,李娜不偏不倚的在这个时候又加了个砝码,这让周庆伟下定决心留在这里。

    周庆伟:自由度大啊,你就在这个平台,这么简陋的条件,你自己说了算,到那些好的单位,很好的实验室,你只能给人家当下手,人家让你怎么做你怎么做,你自己的思想不能发挥,提出来建议,这是个建议,永远都放在那里。

    2005年,周庆伟和李娜正式结婚。

    周庆伟稳定下来之后,李奇又找了个种子研究专家,通过交流,李奇窥探到了这个黄金生意中的玄机。

    李奇找了专家才明白一个道理,选育新的种子品种,这里面还有很多讲究,作为他一个民营种子公司来说,要想拥有一个能产生巨大效益的自有品种,就绝不能用小麦。

    李奇:你研究出来,老百姓种一亩地,一年时间变得一个村都是种植。

    记者:好复制?

    李奇:好复制,所以当初我选择了玉米,玉米是杂交种,一旦我研究出来,我这个资源不外露啊。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选育玉米地几率就是十万分之一,概率相当低。

    李奇选的不仅是个不容易被复制的品种,也是个很难成功的品种。十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要干十年还不一定有收获。可李奇同时也打听到,几乎所有有条件的玉米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去一个地方,那就是海南。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在我们这个省里面选育的话,最多也就是一年一代,在海南可以再加一代到两代,缩短了育种的年限,加快了育种的进度。

    2002年,李奇把自己的仓库抵押上,跟朋友借了15万元钱,让周庆伟带着一个专家奔赴海南。

    周庆伟是顺利到海南了,可接下来的科研费用还要李奇出。仓库也抵押了出去,李奇要赚钱,依然离不开种子。

    李奇:那都是靠小麦赚钱,因为这是个大产种带,全部各地都在调小麦,我一个增加公司的收入,然后赚点钱,向玉米投入,现在玉米赚的钱还顾不住需要。

   

    李奇用免费供种,高价回收的方法,发展了周边21个自然村给他制种,每年能给他提供一千多万斤小麦种子销售,获得一百多万元的纯利润。这些钱,李奇都投入到了周庆伟的玉米育种试验里了。

    2006年,周庆伟终于在海南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并且通过了河南省审定。

    研究员:在全省各个生态区布点,大概这个品种通过两年,30个点的品种实验审定的。

    因为李奇的小麦是种子,收割后不能晾晒,必须在植株上干透,而干透的小麦不及时收割,小麦的颗粒就会脱落,这也是他绝不能再等两天再收割的原因。2010年6月14日,李奇好不容易从隔壁的试验田里借了台收割机,完成了今年他原种基地的收割任务。

    李奇:今年我估算着,今年因为大丰收了,看来我的小麦种子要入库突破两千多万斤。

    记者:今年会大丰收吗看这样?

    李奇:会丰收,今年肯定要大丰收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