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时评:一籽一世界 一种一菩提 农业之都的籽种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0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36
 

来源:《科技日报》

  籽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根本内因,控制种子,就掌握了现代农业竞争的主动权。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发展种业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利益。CFP 

  上世纪90年代,当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粒种子给出了答案。他说,依靠科技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基于丰富的科技资源及雄厚的生物技术研发基础,率先在国内提出大力发展籽种产业的战略。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特色籽种产业发展。

  面临国际种业竞争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粒粒良种是北京农业信心的保证。

  新世纪的籽种隐忧

  自然资源短缺的压力和科技资源丰富的动力,决定北京必须以发展籽种产业带动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然而,中国农业虽然历史悠久,籽种业的底子却不够厚。

  我国种子年销售额为200?300亿元,约占全球种子销售额的11%,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但种子商品化率只有30%?40%,与70%的世界平均种子商品化率相距甚远。

  以美国为例,近70年来,美国的玉米产量增长了6倍,大豆增长了3倍多,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长源于育种者对品种进行的改造。其商业籽种规模居世界第一,种子的商品率超过90%。

  如果没有强大、自主的种业,任何国家的农业都将处于被动局面。为保障基本粮食供应,各国一直都很重视控制种子这一战略资源。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和孟山都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到美国市场2/3;欧洲玉米种子市场的80%由6大种子公司占有。

  “籽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根本内因。”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杨伟光指出,“控制种子,就掌握了现代农业竞争的主动权。从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化链条来分析,籽种对农业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40%,在现代农业中发挥首要的引领与基础作用。未来农业的竞争已变成种业竞争,发展种业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利益。”

  “我国目前有7600多家种子企业,但种子繁育销一体化经营区域覆盖全国的只有100余家,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就更少。”杨伟光介绍说,我国每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约150个左右,省级审定品种近千个,其中90%以上由科研机构完成。当前,我国种业企业布局分散、数量多、规模小,研发投入在比例和数量上都远低于国际企业。

  毋庸置疑,科研机构是当前我国育种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每年推出的成百上千个新品种中,在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的并不多。其原因就是新品种培育研究中成果导向大于市场引导。每个育种者依靠个人的观察、喜好和田间试验,从头干到尾,形成了“小而散,各立山头,单兵作战”的育种组织模式,断层明显。科研与生产对接不好,选育出的新品种无法快速进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

  因此,探索促进育种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建立育种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是顺应世界种业技术创新趋势、快速提高我国种业科技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机制培育新良种

  北京每年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20%,祖代蛋种鸡全国市场占有率20%、良种奶牛冻精40%、祖代肉种鸡50%、虹鳟鱼苗种40%、鲟鱼苗种50%,为全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保障。据统计,北京地区保存的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39万份,列世界第二位。但关键是怎样才能充分整合这些科技资源?

  深入调研和讨论后,2005年1月,北京市科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委等部门成立了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平台尝试从科技管理方式、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新的体制、机制实现人才、种质、设备等农业育种科技资源有机整合、聚集和共享,推进首都农业高技术种业创新进程。很快,7家政府部门、5家企业、21家科研院所、18家大学参与到育种平台中。

  2008年底,北京市农科院玉米中心研制的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以高达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瑞华生态资源公司,这笔交易创下国内单个农作物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

  京科糯2000的诞生源于育种平台这块好土壤。“一共有42家国内外单位参加这个项目,这在原来是没有的。”玉米研究中心的闫明明说。

  京科糯2000外形美观,口感绵软香甜,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天早晨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京科糯2000早早就被抢购一空”。

  从育种平台走出来的“明星”还有京单28。京单28由玉米中心选育的玉米自交系24与郑58组配而成。

  郑58是由河南农科院选育的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核心骨干玉米自交系之一,由它组配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目前已在全国播种面积超过4000万亩,平均单产水平名列前茅。育种平台一改过去单独分散的育种做法,进行育种材料的大力整合。由此,郑58加入平台,因而才有了最高亩产达到1600多斤的京单28。

  此外,培育出增产10%以上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组合12个;率先在国际上育成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6,平均增产15.8%,最高单产1621斤/亩……

  “这主要是因为各方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有了平台以后,我们的影响力大多了,承担了科技部‘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项目中的课题,很多外国种业公司也找上门来了。”小麦研究中心张立平说。

  北京市搭建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改变了基础研究与生产分离育种研发模式,提高了农业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平台凝聚国内外56个单位,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450名高水平专家。目前,平台重点开展小麦、玉米、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并已培育出抗旱玉米、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等一批新成果。

  追赶世界前沿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采用对农业育种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杨伟光介绍说,“以转基因、分子标记、RNA重组、RNA干扰及现代细胞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降低了育种风险。生物育种已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北京率先发展籽种产业,新形势下必须把发展生物育种技术作为籽种产业技术升级的突破口。”

  面对跨国公司科技、资本的竞争压力,我国种业企业也意识到单靠从科研机构转让品种已不能持续保持市场竞争能力,纷纷开始自主选育新品种。然而,相对较少的研发投入使我国种业企业不能像跨国公司一样从育种技术、种质创新等基础研究开始。快速大量获得育种材料成为我国种业企业当前最急迫的需求。

  杨伟光指出:“基于DH育种这一载体,构建技术联合体是推进种业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正确途径。”DH育种就是利用诱导系诱导、花药离体培养等手段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染色体组加倍,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的育种方法。

  杜邦先锋、孟山都等公司已把DH作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法。目前,全世界有250多个作物物种应用了DH育种,12个物种中培育了300多个来自于栽培种的DH系。

  DH育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适宜作为强优势亲本的纯系,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同时由于不存在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因此一些由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便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是加速种质材料纯化、缩短育种年限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两大支柱技术之一。

  北京市科委以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为载体,连续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国外DH育种方面的先进材料及技术,经消化吸收,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玉米单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15%,加倍率最高可达30%,具备了规模化应用的基础。2007年以来,先后诱导了100多个国外新种质优异材料和有针对性组建的二环系或群体创新材料,已累计获得并种植鉴定约50万粒单倍体籽粒。通过加倍和鉴定,已获得有利用价值的DH系6000多个。

  截至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通过协议将经过鉴定筛选出的2300多个优良DH系分发给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公司、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由各企业予以广泛测配和组合鉴定,已在北京及全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种植鉴定,开始大量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的强优势品种,已得到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有重大应用前景苗头的新组合。

  在3?5年内,联合体将创制DH系2万份以上,经鉴定筛选并提供给合作企业有利用价值的DH系6500份以上;选配杂交组合52000个以上,获得优秀组合100个以上;审定(或鉴定)新品种20个以上;新品种(新品系)在生产上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

  打造中国种业中心

  2010年,北京的籽种产业基地已扩大到35万亩,京郊主导产业中的作物良种单位面积产值比普通作物提高10%?30%,种畜、种禽产值提高1.5?2倍,水产养殖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2?3倍。

  据杨伟光介绍,北京市科委已经在海淀区和平谷区建立了转基因技术中试基地。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使农业育种实现了新的突破,提高了育种效率和育种的针对性、准确性。北京积极对接国家转基因专项,北京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了包括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功能基因克隆验证与规模化转基因、转基因生物安全、新品种中试等方面研究。

  另外,落户在顺义区杨镇的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将成为“优质品种、优势技术、优秀企业”集成的、我国第一个高科技种业专业孵化器。

  这个孵化器将根据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采用国际标准,以现代化经营理念设计企业化运营模式,建设共性公用服务设施,向上承接基础研究,向下开展成果转化;同时采用“建管分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现孵化、展示功能与籽种研发、田间实验一体化服务,研究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模式。

  另外,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主体的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也带动农民在创新型乡镇建设籽种基地,首都籽种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其中,小麦、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籽种(种苗)生产基地已经达到了10万亩;畜禽方面,奶牛胚胎(冻精)、种猪、蛋种鸡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促进了京郊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顺义区将种业交易中心的功能设计与世界花博会场地---鲜花港的功能设计相耦合,建设2万平方米的种业交易中心,为北京籽种产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年交易额达100亿元的种业交易,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北京已经成为全国的种业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记者 高博 操秀英)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