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种植抗虫棉以来,棉田伏蚜危害呈快速上升趋势,伏蚜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近来笔者不断收到棉农和乡镇农技人员反映棉花伏蚜难治的问题。经调查分析认为伏蚜难治的主要原因和对策如下:
一、棉花伏蚜难治的主要原因
1.抗虫棉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过去种植非抗虫棉时,棉田要多次用药防治棉铃虫,因而很好地兼治了棉蚜。而抗虫棉田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了60%以上,棉蚜得不到有效兼治,留下了大量虫源。
2.伏季高温、时晴时降小雨,十分有利于棉蚜繁殖。适宜伏蚜繁殖温度24℃~28℃,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多在25℃左右。此期的伏蚜繁殖极快,3~5天即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3.伏季的棉株高大,降雨也较频繁,给防治带来了困难。如刚喷药不久就下雨,导致农药失效。高大的棉株致使喷药难以喷匀打透,造成植株下部留下较多的棉蚜会很快向上转移繁殖,再次猖獗危害。
4.药剂没选准,防治不得法。当前市面上农药品种繁多,即便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也难以分辨真假。有些不法商贩,把一些质量低劣和过期农药吹捧成“一扫光”、“灭虫净”等“高效低价产品”,诱导农民购买。使用这类农药的效果极差,残效期很短,甚至出现越治害虫越多的现象。
5.用药偏晚,错过了最佳防治期。不少棉农等到伏蚜全田大发生时才治,致使防治用工多、用药多、效果差。
二、对策
1.加强田间调查,抓住关键时期用药。在伏蚜发生期间,每隔一天深入棉田调查一次,当棉株下部叶片发生少量发光小蜜点,棉蚜向上转移,即是伏蚜大发生的预兆,便做好准备,待点片棉株出现卷叶达3%~5%时,立即喷药,将伏蚜消灭在全田危害之前,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2.搞好农业防治。伏蚜的虫源多集中在底部老叶和嫩杈及刺儿菜等杂草上,结合整枝将打下的老叶、嫩杈、杂草等带出田外处理,可起到“杀一灭千”的作用,有效推迟和减轻危害。
3.积极开展生物防治。伏蚜发生期间,草蛉、蚜霉菌、瓢虫等大量天敌向棉田迁移,天敌达到一定数量时,不用施药也可有效控制伏蚜危害。利用植物性杀虫农药,如毙蚜丁等,既对伏蚜有良好的防效,又对天敌相对安全。
4.选准对路农药。伏蚜发生初期,在雨前或浇水前,每亩用15%铁灭克250~350克,与细土拌匀,施入10厘米的土层下,药效期长达50天左右。在伏蚜发生盛期,每亩用80%敌敌畏100~150毫升,加水4公斤,拌麦糠7~8公斤,拌匀后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撒施于棉田,防效达80%。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800倍液,或48%乐斯本1500倍液,或20%灭多威1500倍液喷雾,每亩每次喷药液50~60公斤。喷药要细致周到,做到“一翻一扣,四面打透”,并实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上述防治方法还能兼治棉铃虫、红蜘蛛、盲椿象等多种害虫。
山东省昌乐县农业局贾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