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专家组就植保所承担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项目进行了调研,对该所科学、高效、规范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生物安全保障措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课题和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两年多来,植保所在抗虫基因克隆、新品种培育、安全评价技术和新品种产业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获得了Bt抗虫新模式基因16个,并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马铃薯和甘蓝等作物上进行了转化;获得了一批抗病毒水稻、抗病毒小麦和抗虫玉米等新材料;建立了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系统评价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环境安全性,为颁发生物安全证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建立了转基因抗病虫棉花、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和抗病毒小麦,以及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评价技术平台;长期系统监测我国商业化种植转Bt基因棉花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证明了种植Bt棉花能够有效地控制棉铃虫在我国多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破坏,该成果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通过研究Bt棉花种植对盲蝽蟓种群区域性灾变的影响机制,明确了我国商业化种植Bt棉花对非靶标害虫的生态效应,为阐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昆虫种群演化的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创新Bt植物可持续控制重大害虫区域性灾变的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成果被《Science》杂志发表;制定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环境安全检测国家标准26项,制定转基因水稻、玉米、棉花等转基因成分检测国家标准8项,制定农业部转基因检测规程20余项,出具检测报告2000余份;构建了完善的“中植棉”系列抗病虫棉花研究选育技术平台,培育的中植棉2号、中植棉6号、中植棉8号等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均通过国审,并陆续转让给种业公司进行商业化推广,年均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
植保所吴孔明所长指出,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这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