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中国杂交水稻大步走向世界(权威论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43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最新品种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

人民图片

    2009年底在长沙召开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利比里亚、几内亚、马里、巴基斯坦、东帝汶、老挝、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20国政府部长级农牧相关方面官员和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出席。

人民图片

  杂交水稻是20世纪70年代由我国首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为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杂交水稻的国际化推广为亚洲、非洲一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也增进了中国与推广国民众间的友谊。

  “东方魔稻”----

  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

  196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我国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6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由于单产比常规水稻大幅度增加,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东方魔稻”。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科研成果转让给美国,拉开了杂交水稻国际化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率先在印度、越南等水稻种植国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印度和越南成为继中国之后大面积成功应用杂交水稻技术的国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有多个国家实现了杂交水稻商业化生产应用。

  截至去年,中国以外的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约为300万公顷。越南1992年在北部试种中国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后,开始大量引进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1.1万公顷快速上升到2003年的60万公顷,2008年达到67万公顷。杂交水稻的增产率达20%以上。2001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杂交水稻及配套技术示范经济援助项目,在巴基斯坦试验、示范中国的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中国引进的杂交水稻品种与当地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和普遍适应性,一般增产幅度达30%以上,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广泛欢迎。此外,印尼、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亚洲国家和一些非洲、南美国家引种我国的杂交水稻,都获得成功。

  目前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有110多个,除中国外,全球每年水稻种植面积有1.1亿公顷,而其中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目前仅300万公顷。据专家预测,随着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2020年中国以外地区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万公顷。仅此一项,全球每年将增收稻谷7000万?8000万吨,可多养活2亿多人,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缺粮国家迫切需要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以解决其粮食自给难题。这给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

  “杂交水稻外交”----

  提高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的心愿,为实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杂交水稻外交”的建议,希望通过杂交水稻在国外的推广,为世界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贡献,同时提高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995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支持解决低收入、粮食短缺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选择15个国家提供援助经费,推广杂交水稻,这为杂交水稻在世界的研究推广提供了良机和条件。“十五”期间,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培训项目、政府间援助项目,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向外界广泛展示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浓厚兴趣。

  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都谈到农业合作问题,指名要中国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2000年,菲律宾总统参观了由中国专家育成的杂交水稻的高产示范田后,当即号召国民种植杂交水稻。由于杂交水稻在菲的增产效果显著,菲政府先后两次邀请袁隆平访菲。

  为帮助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并聘请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名专家作为国际技术顾问。中国专家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为促使杂交水稻在美洲发展,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始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常年派专家前往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在湖南长沙举办了4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东南亚、南亚、非洲等30多个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逾千名。此类培训大力传播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和其他先进农业技术以及优秀的农业推广经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持续获得学员和所在国的高度评价。东帝汶农业部长表示,当地百姓掌握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后,东帝汶就有希望摆脱饥饿的威胁,中国给东帝汶带来了稳定繁荣的基础。

  “农业走出去”----

  实现杂交水稻品种和配套技术应用本地化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还带动了我国其他相关产品出口,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促进其他领域的经贸合作。近几年的杂交水稻国际推广,促进了我国农业高科技国际间的合作,带动了其他农业科技交流活动,十分有利于世界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同时,在海外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注入,实行资本、技术和人才三要素的整合,形成一整套成熟过硬的管理营销经验和雄厚的科研、经济实力,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已取得一些成绩,但相对而言,这项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还很小,年出口杂交稻种量仅为1.5万吨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越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着发展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政策制约与贸易壁垒等等,这些都是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难点,亟需加以解决。

  首先,规范杂交水稻品种资源出口途径,切实保护杂交水稻知识产权。在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中,对于需要出口的杂交水稻亲本,要采取严格的审核和登记制度,从而保证杂交水稻品种资源从合法的、正规的渠道出口,保护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资源的合法权益。

  其次,充分利用我国杂交水稻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中,势必与国外的一些政府机构、组织或企业等开展广泛的科技或经贸合作,这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用我国杂交水稻专有技术和专有品种的知识产权问题。在杂交水稻商业化应用前要预先在拟推广国家和地区申请品种保护权或专利权,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商业和经济价值。

  最后,优化策略,分步推进。杂交水稻国际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现有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销对路”的方针,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计划。近期以要求迫切且基础较好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为重点,快速、稳步推进,然后向亚洲地区其他国家辐射。同时,在非洲和南美洲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点国家,扩大试种、示范,取得成功后向周边国家传播。

  在发展战略上,应走“本地化”发展之路,杂交水稻国际化种业大公司应最终把大本营搬到推广国,从而实现杂交水稻品种和配套技术应用本地化,并全面完善杂交水稻种子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 (来源:人民日报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