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海县玉米生产上常出现果穗秃尖、缺粒、穗形较小甚至空秆等抽穗灌浆异常现象,造成大幅度减产。其成因有几个方面,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
原因分析
栽培方式 (1)栽培密度。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光合作用差,影响果穗形成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以至于出现籽粒不饱满、秃尖等现象。(2)肥水因素。雌穗分化期缺肥少水,光合作用弱,有机物质积累少;或是偏氮缺磷少钾肥,植株营养生长过旺,消弱了生殖生长能力,易导致果穗发育不良,出现果穗较小、空粒、缺粒、秃尖等现象。
顶端优势 玉米雄穗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由腋芽发育而成,生长势较弱。一旦外界条件不利于生长,雄穗就会对雌穗产生抑制作用,利用顶端优势将大量养分吸收到顶端,导致雌穗因营养不足而生长发育不良,出现空秆、缺粒现象。
气候因素 (1)高温干旱。玉米孕穗期和授粉期适宜温度为25-30℃,田间土壤持水量宜在70%-80%。高温干旱会影响玉米根系吸收养分和营养转化,影响雌雄穗的分化速度,特别是喇叭口期至抽雄前是玉米需水敏感期,此时遇高温干旱天气,雄穗提前抽出,雌穗因顶端优势作用推迟吐丝,开花与吐丝时间差加大,花粉生命力降低,花丝黏着力差,导致果穗灌浆异常。(2)低温阴雨。玉米抽雄散粉期遇连阴雨,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黏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使雌花不能正常受精,导致果穗灌浆异常。
病虫影响 主要有玉米螟、灰飞虱、黑粉病、丝黑穗病、粗缩病等。蚜虫刺吸汁液造成组织坏死,且排泄的蜜露造成霉菌滋生,形成煤污病布满叶片,影响光合作用,阻碍营养物质输送,导致空秆等异常情况出现。
预防措施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肥力水平决定种植密度。大穗型品种一般每亩3000-3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小穗型品种每亩4000株左右(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肥力好的田块密度宜小,反之宜大。
协调肥水 基肥多施有机肥,以保证出苗齐、匀、壮。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在5叶展开时结合定苗施用复合肥,用量占全生育期复合肥总量的60%;12-13叶展开时施余下40%的复合肥。水分供应上,玉米从拔节至抽穗灌浆期需水量最大,特别是抽雄前后1个月是需水临界期,要求田间土壤持水量为70%-80%。此外,玉米不耐涝,雨后要及时开沟排水降渍。
打破顶端优势 玉米抽雄吐丝期遇不良天气时隔行去雄可降低空秆发生率。
及时防病治虫 玉米螟宜在卵孵盛期用药防治;通过调整播期、苗期治虫来预防粗缩病;抽雄后注意防治蚜虫。(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