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8亿亩左右,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1.38亩,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之下,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种子的优良与否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昨日,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国家粮食产需缺口正在扩大,将加强农业科技及相关产业支撑,加大对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种业体制改革,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此外,要发展化肥、农药和农机装备制造等农用工业。市场人士认为,国家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支持力度,会使该产业的上市公司受益匪浅。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生物育种板块指数走势十分强劲。今年1月1日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20.33%,而生物育种同期累计上涨58.09%;在7月以来的反弹过程中,生物育种指数累计上涨36.26%,跑赢上证指数27.41个百分点,生物育种股的强劲表现确实令人刮目。
100%预告公司预喜
截至8月27日,生物育种公司已有10家公布今上半年业绩报告,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司达6家,其中,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司2家,业绩略增公司2家,业绩续盈公司6家,合计预喜公司6家,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6家全部预喜。就目前已有数据来看,三季度生物育种板块整体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统计显示,在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喜的6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是:獐子岛(321.85%)、丰乐种业(166.09%)、东方海洋(35.05%)、壹桥苗业(17.25%)、正邦科技(11.41%)。排名第一是獐子岛中报披露,预计2010年1-9月净利润同比增长100-150%,2009年1-9月净利润1.24亿元。变动原因是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养殖水平提升明显;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充足,销量同比大幅增长,销售价格同比上升,毛利率随之大幅提高。国元证券认为,公司营销模式转变将成就未来的高增长。预计2010、2011年EPS为0.86元和1.08元,对应当前价格估值水平分别为44倍和35倍。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营销渠道的不断深入以及海域资源的陆续扩大,公司未来高增长可期。因此,给予2011年合理估值水平为40-45倍,对应目标价区间为43元-49元,取中间价46元作为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给予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板块跑赢大盘3倍有余
统计显示,7月市场反弹以来,生物育种指数上涨迅速,并在7月冲过年内前期高点,于昨日创出2134.73点的9年以来新高,形成完美的上升通道。7月以来累计上涨36.26%,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上涨8.85%,同期生物育种指数跑赢上证指数27.41个百分点,涨幅为上证指数同期涨幅的309.72%。该指数最新收盘为2125.90点,据2220.36点的历史高点值,仅差94.46点。
行业走的如此强势,生物育种股个股走势当然也差不了。据统计,11家生物育种股中,7月以来跑赢上证指数的个股达到9家,占板块公司总数的81.82%。其中,7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40%的个股有4家,分别为:壹桥苗业(90.02%)、敦煌种业(54.34%)、东方海洋(47.82%)、獐子岛(44.83%)。
累计涨幅第一的壹桥苗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增长较快,同比增长达94.73。公司中报披露预计2010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20%~40%;上年同期净利润3579.53万元;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2010年1-9月较2009年同期,海参苗培育数量有小幅度增加,新增栉孔扇贝苗。同时预计2010年秋季海参苗价格较2009年同期有小幅增长。金元证券表示,预计公司募投项目11年下半年建成投产。我们预估公司10-12年全面摊薄EPS为0.93元、1.38元和2.47元。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高成长性,给予增持评级。
种业公司面临机遇与挑战
华泰联合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国内种业公司面临机遇和挑战。首先,全球种业市场整体增速较缓。市场规模从1996年的300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340亿美元,市场规模相对比较稳定。
其次,全球种业市场集中度很高。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18家,其中前四家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将近30%。且行业的兼并重组过程还在进行中。
再次,全球种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极大。目前领先的种业企业同时都是生物科技巨头。在研发投入都非常高,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达到10%以上。主要的种业企业均已进入中国市场。跨国种业企业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入中国种子市场。首先采用的方式是合资或设立试验站。2000年中国的《种子法》颁布后,国内种子市场特别是蔬菜花卉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国外企业纷纷在华设立企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中国蔬菜花卉种子市场的80%以上。
近年来,跨国企业开始谋划中国的大田作物种子市场。以杜邦先锋为例,其97年在中国设立代表处,之后在铁岭和郑州分别设立研究中心,并与02年和06年分别与登海种业、敦煌种业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制种,2009年的销量达到3100万公斤,按种植面积计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5%-7%。利马格兰也与隆平高科合作推广其玉米新品种。
国内种业市场对外依赖严重,良种不足。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每年有125亿公斤的种子需求量,但国内种业公司仅仅能满足45亿公斤的需求,每年还有约80亿公斤种子需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同时,国内种子企业却生产不出好种子。
研发能力整体较弱,优势集中在个别品种。如杂交水稻、抗虫棉和双低油菜种子等。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粮为纲,育种力量一直集中在粮食作物,。我国有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从事种子的科技创新。而种业公司具备育种能力的非常少。其他类别的种子,蔬菜、水果、花卉种子与国外差距很大。
中国的种子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在中国,粮食种子主要是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研究。国外不一样,主要为商业企业在育种,如先锋、孟山都等公司。种业公司以生产为主,研发弱。中国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大约有870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而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不足80家。
大多数种子公司是向科研院所购买新品种使用权后进行制种并向市场推广的,这些是种子生产企业而非研发企业。五家A股上市种子公司2009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仅4400万元,但孟山都2008年的研发投入高达9.8亿美元,是这五家上市公司总体的152倍。
虽然种子公司面临这么多的挑战,但种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种子市场规模成长很快,潜在增长空间在1倍以上。我国种业市场的规模已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50亿元左右,未来随着种子商品化率的提高潜在市场总额将达到900亿元。其中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蔬菜是我国种子市场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市场总量的80%。(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