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育种专家倡议:加速科研体制改革,提升育种竞争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3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77
 

加速科研体制改革 提升玉米育种竞争力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作者: 宋逊风

全国玉米遗传育种研讨会倡议:

加速科研体制改革 提升育种竞争力

    8月21~23日,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0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山东登海种业、北京奥瑞金种业、中种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共同协办。会议主题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玉米种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种业公司的玉米科研专家与企业家共7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农业部和科技部有关领导与育种专家分别做了大会报告。会议按玉米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普通玉米育种、鲜食玉米育种和玉米种业发展四个主题开展了分组报告。并组织与会者现场观摩玉米新品种。

    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演讲了有关玉米遗传育种的重要论文70余篇,还就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大力推进中国种业科研,把民族种业尽快做大做强等问题形成了共识,提出了建设性的倡议。

    玉米贡献大 增产措施须狠抓

    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领导在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玉米生产占全国谷物增产贡献率高达51%以上,玉米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能强化不能削弱。还谈了继续大力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措施: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要想靠扩大面积来增加玉米的产量,这个空间非常小。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选育新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将在增加粮食产量上发挥更大作用。另外,要继续稳定东华北和黄淮海两大优势玉米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扩大西南地区的玉米面积,提高玉米生产的产量。

    体制须改革 科研要创新

    戴景瑞院士在研讨会的报告中说:近几年来,外国跨国公司的玉米品种以强大的攻势抢占我国市场,现已达到10%的占有率,如果我们不加倍努力,我国的种子市场将继续被蚕食。对此,我们中国这么多育种家应当感到遗憾和耻辱。当然,这不是育种家个人造成的,而是有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美国育种长达100年,我国仅50年。现在对农业科研院所及农业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是科研论文发表多少,而不是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如何。玉米育种,需要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可是我们的育种人员不愿意在基础上下功夫,而是不论品种好坏,育出来就行了。即使育不出来,拼凑一下也行,造成简单地重复。归根到底,是科研体制不利于推动我国种业科研快速发展,不适应当前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

    丹东农科院景希强院长在研讨会的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农科院育种人员育出新品种的奖金与种子公司的效益挂钩的奖励办法:对研发有功育种人员予以重奖的占科研人员1/4,每人奖励一台宝马及丰田轿车。对成果主要完成人奖励纯利润的30%,公司纯利润的10%作为课题发展基金。与会人员认为,丹东农科院科研成果与种子公司效益挂钩的奖励政策有利于调动广大玉米科研工作者面向市场搞育种的积极性。

    玉米育种需与时俱进

    荣廷昭院士在研讨会的报告中说,目前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对玉米育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利用资源必须高效,玉米生产要注意环保和食品安全。二是需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三是要控制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减灾增产。四要改革栽培方式,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五要向现代农业发展,如搞生物能源,观光农业等。

    中国作物学会路明理事长在研讨会的报告中,提出一个反传统、逆常规的作物栽培新概念,历来说“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他提出的保护性耕作研究项目反其道而行之:“少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即是对农田免耕、少耕,使土地不裸露,农作物秸秆还田,越种土地越肥沃,省工省力降成本,做到了环境、生态与农业增产三兼顾。该项目现已列入国家计划,今年已投资3亿元。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李登海董事长在《玉米高产育种及超级玉米的选育》报告中说: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迫切需要玉米高产育种。我们从1972年开始搞玉米高产攻关研究,探索高产道路,进行了38年102代高产育种过程,从平展型到紧凑型,从低密度到高密度, 从亩产700公斤到1100公斤以上玉米高产育种的不断创新。“超级玉米”是继“超级水稻”之后,国家在玉米育种方面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2007年被确定为“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范云六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她所领导的课题组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和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把植酸酶基因转到玉米中,培育出在玉米籽粒中积累高活性植酸酶的转基因玉米。植酸酶可以专一地分解植酸,释放磷元素,减少磷酸氢钙的添加达50%以上,同时解除对钙、铁等的束缚,提高了饲料磷的利用率达60%,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泄量达30%、氮排放量达10%,减轻环境污染。现已研究成功,投入生产。国际上称植酸酶为“绿色磷”,用于养殖业中以取代磷酸氢钙。

    应对国际竞争的策略

    原巴斯夫种子公司资深研究员、中国玉米改良中心顾问张铭堂博士在研讨会的报告中提出三个观点:一是要认识美国种业对中国市场冲击问题的本质,设法克服困难,解决种业发展问题。二是中国种业要自己强大起来,要借助外来资源,建立创新平台,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包括购买或合作使用专利技术,并购外国育种公司,共同发展,建立健全种子法规等。三是国家协助大型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市场。

    在谈到中国种业的应变对策时,他建议以品质、法规及税收等手段来减缓外来种业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包括下面“二治”:一是治本,提高产品品质及产量,增加竞争能力。二是治标,以调节市场价格、税收、法规及协议等手段来增加竞争优势。包括:1.最高售价法,外国种子价格不能超过中国品种平均种子价格的50%。2.税法,用税收手段调整种子市场价格。3.应用国际反垄断办法,对独家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企业,强制实施分离重组。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