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讯(张寒冰)2010中国哈尔滨种业博览会10日落幕。3天的展出,虽然所有展位都很火爆,却难掩国内种子企业在强势外资面前的虚弱---杜邦先锋公司的一个品种即划去了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七八成种子均为国外品种……
在众多参展商中,全球种业巨头孟山都旗下的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显示出了它的卓尔不群,不仅展位设计出色,就连上面摆着的青椒、甘蓝都带着一身“国际范儿”---在其展板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话:1865年,圣尼斯“最老的”品牌雅士格蔬菜种子公司成立。而国内种业公司最多不过20年历史。
这样的格局下,国内种子企业散乱而弱势的局面貌似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寿光菜多是外籍身份
据了解,在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蔬菜品种70%-80%都是像圣尼斯这样的企业研制的国外品种。
“‘十一’前后,寿光挤满了人,都是各地的种子公司去收种子的”,一位省内种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能收到的,现在应该已经用货车运回来了”。原来,很多种子企业从农民手里收来种子后,或直接销售这些国外品种,或将它们作为亲本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据说这些携带着“国外优势基因”的种子“很好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种子公司孟山都旗下的著名品牌,圣尼斯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已在多个蔬果种子领域成为“老大”。圣尼斯沈阳办事处负责人刘洋直言,“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种子市场。”到目前为止,圣尼斯拥有150万个育种项目---这是全球最大且最丰富的蔬菜、水果种子起源信息库。刘洋告诉记者,孟山都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每天的研发投入高达350万美元,去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3亿美元,“他们能研制出‘好种子’不足为奇。”
在展会现场为农户做讲解的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专家李国良告诉记者,一名育种专家,从选育材料到无数次的实验,最少要用8到10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而很多种子企业用国外种子和本地品种杂交一下,就可以以‘新品种’的名义迅速获利。”
在李国良看来,间接的影响已经产生:长此以往,打击的是国内种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外资种业“简单粗暴”的卖种经
此前因为“先玉335事件”备受瞩目的杜邦先锋公司没有参加此次展会,却依然成为大家言谈中绕不开的焦点。
据了解,“先玉”系列在吉林省已占半壁江山,成为当地第一大玉米种类。由于“先玉335”仅适用于第一积温带,地域性很强。地处第三、四积温带的哈市,目前只占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5%以下,全省则更少一些。不过记者此前了解到,杜邦先锋种业已经在铁岭市设立了育种基地,市农委生产处的有关负责人认为,“适应于东北更广泛地区的种子早晚会被他们研究出来。”事实上,圣尼斯已经研制出了适用于南方种植的“卡迪”玉米新品种,黑龙江的广阔市场他们自然也不会放弃。
据介绍,杜邦先锋公司公布的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8%,但实际销售的数字却远远超过这个比例。这是因为民间有大量以“先玉335”为亲本繁育出的种子,它们被一些种企和经销商套牌出售,以此获利。
那么,向来以营销为法宝的外资企业,怎么会视而不见呢?对此,刘洋分析说,卖种子和卖其他商品不同,它的初步销售完全可以“简单粗暴”。“只要品种好,农民种下去有了好收成,自然就有市场。”刘洋表示,只有出现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外资企业才会动用“营销策略”。
就先玉的“案例”而言,一位种企负责人分析说,目前,先玉335的市价为100元/袋,如果价格降到60元左右,“套牌”的利润空间就被压缩殆尽。“‘套牌’成风为‘先玉’带来了口碑力量,一旦先锋公司打起价格战,农民会悉数购买他们一直信赖的产品,而‘套牌’种子就离死不远了。”
外资冲击或助推行业升级
“种业博览会”看似家家火爆,实际上有业内人士坦言,国内所有种子企业联合起来,也无法与孟山都一家抗衡。而国内众多种子企业之所以能存活至今,得益于国家“外资公司不得控股种业合资公司”的“门槛”。
尽管如此,外资种业大举进军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论其危害,主要是对本地作物特性的破坏以及对本土种子行业的冲击。
对农民来说,买谁生产的种子都无所谓,只要它好种。“一亩地产值多个两三百斤,农民当然爱种。”一位种企老总说。然而,某个单品种植面积过大,一旦染病导致的减产,会引发粮食安全的一系列破坏性反应。此外,一旦外资企业打起价格战,国内种业很可能全面失守,最终将彻底丧失农业的根基---种子的定价权。
记者在展会外了解到,近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产业园区首批开工建设的5个产业项目中,有3个项目关乎黑龙江省种业发展。黑龙江旭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旭峰农科优良种子培育加工项目是3个项目之一。该项目经理耿树东表示,目前看来,由于黑龙江省地处偏远,气候寒冷,不易适应国外品种,受外资种业冲击较小,这给了黑龙江省种业迎头赶上的好机会。
耿树东认为,外资种业冲击在所难免,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可能成为国内行业升级的助推器---找出自己的好品种,利用产品优势,才有机会去跟外资抗衡。
在耿树东看来,国内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忙着“盗版”或沮丧,而应该多向外资企业学习,“把国外的好东西拿过来,如科研手段、营销策略等等,再争取开发出适应于本地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