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东和雷锋同班战友乔安山(右)在新民市的小麦育种基地。
新华网沈阳11月24日电 题:一名退伍军人20年的麦田守望---记我国优秀青年小麦育种专家周晓东
王天德、秦富梁
初见周晓东,记者被他大大的嗓门所吸引,1.8米的个头,方方正正的脸庞,深深的抬头纹,朴实得像邻家老大哥---你很难想到,他是一名小麦育种专家。
来到周晓东的“实验室”---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车库,两个简陋的铁架子上整整齐齐地堆放了几百个小麻袋,其中万余个带着编号的小种袋是他的全部家产。
退伍军人周晓东20年来潜心小麦育种研究,培育出适合东北春麦区1000多份小麦新品系,研究出的生态高效种植方式,实现了辽宁地区传统大田粮食作物“一年一熟”迈向“一年两熟”的历史性突破。
拓荒,不能只为填饱今天的肚子
1987年11月,周晓东在《沈阳日报》一篇介绍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科学奖新闻的震撼中,参军入伍,并和部队的一位农艺师学习到小麦育种知识。
1991年3月,周晓东光荣退伍,回到原籍辽宁省沈阳市郊区。当他看到入伍前那些肥沃的农田、绿油油的庄稼被高高的写字楼、厂房所代替,原本种地的村民们多半去城里打工时,心里多了一层忧虑:地少了,农民进城了,将来吃什么?周晓东问农民兄弟解决这种局面的办法,有一个农民无奈地对他说:“我们也没办法,除非你一亩地能打出两亩地的粮来!”这句牢骚话让周晓东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搞小麦育种,提高粮食亩产量。
东北地区是我国春小麦的主产区。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尤其是优异抗旱、高产抗倒伏品种的缺乏,单产和效益逐年下滑,春小麦种植区不断递减。
小麦育种是一个科研资金巨大、研究周期漫长的苦差事,一直是由国家出资。小麦自花授粉,农民第二年可留种,育种单位效益低下,知识产权难保证,几乎没人愿干。许多小麦育种专业人员都伤透脑筋或干脆转行。大多退伍军人返乡不是当工人,就是做生意,他这个“门外汉”为何要往里挤着当农民?
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怀疑,周晓东说:“尽管搞育种难度大、挣钱不多、有时还赔钱,但它有意义,也有前途!”
周晓东扎进麦田里,一蹲就是20年。
耕耘,不能只赢得奖台上的褒奖
为攻克选育新品种小麦,周晓东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搜集育种资源,在成千上万份麦种中研究、比较、筛选、淘汰。
研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土地等难题接踵而至,好在,他的执著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经商的战友说:“老百姓必须吃上饭,必须有粮食吃,我们支持你资金”;辽宁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教授说:“私人搞小麦育种难得,技术上我们全力配合”;部队战友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每培育一个小麦品种至少需要六七年时间,2004年,周晓东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矮秆小麦的育种资源,又用科学的方法将小麦的各种有异性状有机地集中到一个新品种中来,培育出了超抗倒伏、高产量的“铁秆小麦”。
2005年夏,黑龙江省克山县遭遇大雨袭击,全县小麦倒伏面积达98%以上,但周晓东在克山农场种植的150亩试验田中,沈春系列“铁秆小麦”没有倒伏,且平均亩产达到840斤。
2008年,周晓东在缩短小麦成熟期的基础上,会同沈阳农业大学教授王述、辽宁省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吴禹在辽宁地区试验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的种植,最终当年3月至7月种第一茬小麦、7月至10月种第二茬水稻,代替原来5月至10月单种一次水稻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并有效增产33.3%。
据专家按辽宁1000万亩水稻田进行小麦水稻一年两熟测算,如果周晓东的这项技术在辽宁地区推广,可以实现每年小麦增产近50亿公斤,节约近100亿立方米稻田用水,比以往多吸收1620万吨二氧化碳,多释放340万吨氧气,减少沙尘100万吨,使辽宁的天更蓝、水更清、粮食更丰产。
20年来,周晓东钻研小麦育种,培育出137个优质品系,却只发表了6篇论文。
对此,周晓东说,他搞小麦育种,不是为了写论文获奖,最主要是想让老百姓用上良种小麦,粮袋子真正受益,“最大的欣慰就是我选育的种子得到了农民兄弟的自然推广,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收获,不能只装满自己的钱袋子
20年麦田风雨无阻,从黑龙江到海南,为选育优质麦种,周晓东足迹遍布全国大部,行程18万多里,终于用汗水浇灌出收获的季节。
在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持的2008年度国家春小麦品种试验总结会上,全国东北小麦晚熟组从2006年试验的14个品系中,周晓东选育的“铁秆小麦”华建“60-1”是两个符合国家新品种审定要求的品系之一。
2009年,全国春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12家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只有周晓东的“沈太3号”通过实验。
随着填补小麦育种领域的一项又一项国际、国内空白,周晓东在国家小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应邀赴澳大利亚国家小麦中心、昆士兰大学、俄罗斯国家小麦研究所、韩国国家农业科学院、韩国汉城大学、匈牙利国家农科院等访问交流期间,周晓东收到多个国家科研机构、跨国种子集团的高薪聘请,有的甚至提出可全家移民的丰厚待遇,但都被周晓东婉言拒绝了。
周晓东说:“我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回报我的父老乡亲,因为我不能只想着自己的钱袋子,而忘了乡亲们的粮袋子。”
当看到汶川地震中,一位受灾群众对着电视记者说“最好给我们送一点种子”时,周晓东当即决定向地震灾区无偿捐献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最新的优质小麦种子5万公斤和相关育种资源,以帮助灾区恢复生产。
周晓东说,他是部队培养出来的,要为部队做贡献。只要部队需要,他选育的新品种优先供应部队农场。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周晓东的系列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00多万亩,为国家增产小麦1500多万公斤,他建立的小麦种源库为国家保存了2万多份即将灭失的小麦余种资源。
今年,黑龙江北安地区先期冰冻时间长、后期洪涝灾害多,但他在此种植的小麦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产50公斤,水稻亩增产200公斤。
如今,周晓东已投入更高产量小麦选育、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北移等新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