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据中国经济网日前报道称:“今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应充足,预计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杂交稻种子保持相对稳定,棉花、小麦、油菜等种子供应充足。”
充足的农作物种子确保今年农作物继续稳产丰收,是最基本的要求。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只要播种面积不缩减,今年的农作物保持稳产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笔者注意到,在供应充足的种子储备及种子市场中,优质种子的等级和份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的种子生产及供应尚须重点在提高质量上下工夫。
我们不妨看看今年的种子供应结构。
先看玉米种子。由于高产杂交玉米的生产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玉米种子的选择越来越成熟,单粒播及精品种子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尤其是区域性的大品种更是受到农民欢迎。但是,“连续多年的供过于求,致使部分种子因库存时间和品种结构等原因,已沦为无效库存”。也就是说,在我们库存的超过4亿公斤的种子中,已经有一部分成为被淘汰的“无效种子”,如此便可看出,我们有关方面公布的今年种子供不应求的预测就要打折扣了。如果无视这一现实,硬要将其派上用场,虽不属假冒伪劣,自当也算不得优质。
再看水稻及棉花种子。报道称,“由于受异常气候影响,2010年杂交稻种子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如果不是有0.47亿公斤的有效库存垫底,今年杂交水稻的种植即将面临种子不足。我们分析发现,在今年可供的3.01亿公斤水稻种量中,库存量即占到了15%,这其中同样存在玉米种子那样的无效份额问题。同时据报道,“因今年部分棉花主产区有一定程度的受灾,再加上籽棉收购价上涨,导致棉种收购困难,棉种质量存在一定隐患”。
综观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供应情况,尽管有关方面宣称供应充足,甚至有的种子供大于求,其供应数量确有保障。但若从质量上考究,我国种子业界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其一,我国种子企业还需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种子企业是特殊行业,担当着非一般企业的特殊使命,全国人民吃饭穿衣最基本的需求能否得到保障,首先就指望着种子企业是否能提供优质且足量的种子。我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7600多家,大家首先应当把社会责任扛于肩上。
其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种业企业的扶持及对种业市场的监管。如果我们任由种子企业自生自灭,或者任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那么,我国种业发展只会越来越被动。
在种业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如果我们的种业企业没有实力,种业市场又乱象丛生,那么,我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确保与提升就只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