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为净化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宁国农业执法大队以“种子执法年”、“农药市场监管年”等活动为抓手,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农资市场整治,成效显著。
一、制定方案,周密部署。
针对2010年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不利形势,在制定《宁国市2010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制订了《宁国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下发了《加强两系杂交稻种子管理的紧急通知》强化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成立了以该市农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执法年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要求种子经营户做好种子备案审查工作,每一品种每一批次做好留存备样;二是要求经销户适时推迟种子供应,待海南纯度鉴定结果出来,确定种子纯度后再销售,公布海南纯度鉴定结果单;三是加强种子经营档案工作;四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四是对全市水稻种子进行大田同步纯度种植鉴定。
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宣传农资打假。通过“今日宁国”、“宁国农业信息网”、“宁国党政机关综合办公平台”、“安徽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发布农资打假信息40余条。积极宣传引导,一是在浙江临安市岛石镇与宁国南极乡开展了以“送科技法规强联合执法保区域安全”为主题的跨区域农业执法联合行动,强化禁用、限用农药监管。二是要求广大农资经营户按照《农药新标签样签》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严格执行《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药标签。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举办农药安全使用培训班5次,培训农户600人次,印发《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要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禁限用农药规定》等农药安全使用资料6000份,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和水平,自觉抵制使用禁限用农药。
三、建立健全水稻安全生产监控机制。一是首次开展了水稻品种大田同步纯度种植鉴定,建立水稻生产安全监控机制。共安排水稻纯度大田同步种植鉴定46个样品,及时跟踪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纯度,掌握水稻生产情况。二是积极做好2010年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
四、加强与外县市农业执法交流,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水平。为积极探索农业执法新机制,提高执法水平,该队积极与外地县市农业执法大队开展农业执法学习交流,建立执法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今年先后有灵璧、肥东、郎溪、广德县农委及农业执法大队来宁考察交流。该队组织了全体执法人员到浙江临安市考察农业执法,通过交流学习,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提高了执法水平。
五、狠抓农资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该队相继开展了春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农药标签专项检查、与工商部门联合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与该市胡乐镇等部分乡镇联合开展农资市场联合打假行动。行动中,以查处套牌和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虚假广告、未按规定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经营高毒禁用农药、违规销售使用限用农药、无登记证及假冒登记证农药、农药标签不合格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
全年共抽检水稻种子样品44个,油菜种子样品10个,同时抽取留存备样品种46个。与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宣城市农业执法支队联合开展了农药产品质量抽检,并对抽检的3个不合格农药立案查处。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50车次、执法人员691人次,检查经营户1991户次。责令整改违法销售种子行为2例,立案查处违法种子案件1例,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假劣农药案件3例、标签不合格农药1例,罚没款1.34万元。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保障了该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积极妥善处理农资质量纠纷,有效化解矛盾。由于农业生产受气候环境、栽培措施等因素影响较大,农资纠纷时有发生。该队全年共受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9起,挽回农户经济损失1.7万余元。
七、创新监管机制,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该队在农资监管工作中,积极转变思路,强化服务职能,对农资经营户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型监管。涉农监管新法规、新政策出台后,及时通过培训、召开座谈会、印发资料、上门为经营户面对面宣传指导,使其及时了解掌握政策法规;在日常工作中,向广大经营户提供农资产品信息咨询、查询服务,积极协助经营户做好进货前产品审查工作,严把进货关;对于因过失而初次违法的经营行为,采取警告、责令整改加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今年共召开了农资经营户会议7次,以会代训,部署监管工作,讲授农资经营知识。接受农资经营户咨询30余次,现场指导经营户300余次。促进了广大经营户对该大队监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经营户守法经营的意识和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习惯,使全市农资市场秩序健康稳定发展。( 来源:安徽农业信息网 作者:李先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