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有位麦田里的“袁隆平”
刘伟民培育的“皖麦38”面粉被赞“包饺子不烂、擀面条不断、面包能做沙发垫”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2010年安徽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评选颁奖盛典结束后,入选十大新闻人物的亳州市农科所副所长刘伟民和妻子当晚就匆匆从合肥回到家乡亳州。虽然已到年关,但刘伟民丝毫不敢懈怠,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跨入新年,刘伟民的新愿望是育出更高产量、更高品质的小麦新品种。对于这个愿望,他成竹在胸。
麦田“袁隆平”纯爷们!
种子的力量,包蕴在内心,不为人们所察觉。作为育种专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核查这些让大地欣欣向荣的生命密码,终于培育出可与国际优质小麦相媲美的皖麦38。
有着麦田“袁隆平”美誉的刘伟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释放出的惊人力量,绝对“纯爷们”。他亲手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体的小麦品种“皖麦38”,在全国推广14年经久不衰。 “皖麦38”的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改变了我国强筋小麦长期大量依靠进口的历史。 “包饺子不烂、擀面条不断、面包能做沙发垫”,这是乡亲们对“皖麦38”面粉的形象比喻。 “14年来,这一新品种累计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
精准“千粒试验”重复百次
刘伟民进一步研发,育成了强筋小麦新品种“皖麦38-96”,亩产最高可突破700公斤。这一新品种同样被大面积推广,尤其是在皖北小麦主产区。 “为什么名字多一个96?因为育种时,我们做了百余次试验,最后选出第96次是最优秀的品种,因此用这个序号命名。 ”刘伟民说。育种过程中,检测小麦千粒重,是一项枯燥的工作。百余次品种试验,他每次都要选出1000粒,一粒不能少,一粒不能多。
刘伟民现在同时开展三项选种试验,选育更好的小麦品种。他介绍,一种是常规杂交法,一种是专业的矮败选育法,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叫辐射育种法。 “辐射育种就是用钴60对种子进行放射,这个原理和高端的太空育种法很相似。”刘伟民说。2010年,他和亳州市农科所的伙伴们一道,用矮败选育法,把“轮选182”品种种下地。 “到今年夏收的时候,这个品种到底适应性如何,产量和品质怎样,都将有答案。”刘伟民说,他对这个新品种很有信心。
团队里最缺的还是人才
今年58岁的刘伟民,出生在涡阳县青疃镇乡村。由于幼年家境贫困,吃不饱穿不暖,营养不良,14岁时患了重病,他的身高定格在1.4米。 1978年,刘伟民考入安徽大学,选的是农学专业。 “选这个专业,很大程度上缘于我挨饿的经历。”刘伟民坦言。而今,在亳州市农科所当副所长,他担心的是农业人才后继乏人。 “我们所里人才很缺,技术人员只有10个。现在农业不是热门专业,待遇又不高,工作的地方大都在乡下,和土地打交道,很多年轻人不愿去。 ”刘伟民担忧地说,“光靠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行,要整个团队协力作战。 ”除了科研外,他现在琢磨最多的就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武鹏)